English

文化:南京与国际接轨的优势与契机

2004-04-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侯美丽 我有话说

“古都”与“文化”交融,构成了南京最大的特色。明孝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茉莉花”唱遍大江南北,云锦正在走向世界,南京市民族乐团应邀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第七届中国新年音乐会。南京,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不论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提出的“五大古都”、“六

大古都”、“七大古都”,还是现今大家普遍赞誉的“十大古都”,都充分说明南京历史都城的位置始终不曾变过。南京又是一座文化之都,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六朝时期,南京绘画就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唐宋、明清期间,南京先后成为诗词、戏剧和小说的创作热土;现在,南京科技和教育的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前列。这一切成为南京走向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然而,过去的先进与辉煌不代表现在,古城历史风貌的客观条件不等于现实。南京要成为一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城市,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特色,全力彰显老城的文化魅力。为此,南京市委提出了将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口号。

要把南京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继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和做强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现在南京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6家;经营性艺术表演团体28家 专业17家、民间11家 ,各类娱乐经营场所近700家,电影发行院线3条。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做好南京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精心再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遗迹,加强研究论证工作,突出抓好明城墙风光带、江宁织造府、大报恩寺、宝船遗址、静海寺、天妃宫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再现工作,确保出精品。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因此,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原真性、整体性、协调性入手,大力倡导历史文化保护的全新理念,引导全体市民树立和形成“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的共识。另外要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着重在挖掘和宏扬“特”方面下功夫,立足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之都。近年来,南京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提升旅游产业的成熟度,以新的思路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组合,调整旅游产业的布局和重点;充分利用梅花节、雨花石节等活动,积极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旅游活动的附加值。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南京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展览、演出等文化中介机构,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建立各类文化行业协会,提高社会文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全面发展文化事业是南京当前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大力繁荣文艺创作、重点扶持一批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和民间文化节庆活动是其中的主要方面。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南京不断丰富和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改革总是伴随着发展,南京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理顺,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2500年来历史文化的发展惯性,以其强大无比的力量,影响了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南京城的变迁与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的生活与命运。南京向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进军,正是顺应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惯性力量,在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城市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建设世界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京与国际接轨、形成富有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良好契机,并以此不断推进南京历史文化的全面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