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发展观是青年发展有序化的根本阶梯

2004-05-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沈杰 我有话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现代化经验一次新的概括和总结。总结历史经验,最早的现代化是内发的,后来的现代化都是外发的和晚生型的。外发的和晚生型的现代化不可避免有赶超的情结,崇拜GDP,对效

率偏激的追求,出现了像拉美国家这样的现代化―――“有增长,没有发展”,“有经济的增长,没有社会的进步”,成为“后发劣势”。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教训的结果,这又体现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因此,科学发展观是理论的创造,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对国内外现代化经验新的综合,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

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为了物还是为了人”这个问题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他针对资本主义“人的异化”问题,提出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这一科学论断。同一时期的马克斯・韦伯也对人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他认为,物质和制度的力量把人变成了“囚徒”。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代表人物葛兰西认为社会发展的不正常化、不健康化导致了物对人的统治,这一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同时,这样的思想还表现为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一个是反现代化的思潮,一个是后现代主义,都是针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提出的。新的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就真正地从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找到了促进人全面发展最根本和最基础的保证。

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是青年发展有序化的根本保证。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互为因果和非常辩证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两种辩证。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以青年化表现出来的,如当年“蛇口风波”、“人生观大讨论”等等,这是“社会问题的青年化”,是文化性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青年在强大的社会结构面前无能为力,产生了结构性问题,比如现在的就业、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等,这是“青年问题的社会化”。随着我们进入现代化进一步的起飞阶段和深化阶段,青年问题很可能是文化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的并列状态和并行状态。

科学发展观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它不仅增加了青年的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福祉在青年群体中分派的普遍化和公平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为减少青年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首先能够减少结构性的问题如就业机会的增长和青年农民融入城市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减少青年的文化性问题。在全球化和多元时空的时代,在当今青年面临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双重困境的形势下,我们强调协调发展,就为减少青年的结构性问题和文化性问题提供良好的前景和契机。

照片为本报记者高腾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