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秋瑾遗作研究新成果

2004-05-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琦 我有话说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女杰,她不仅为国家复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还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著名秋瑾研究专家郭长海先生领衔辑注的《秋瑾全集笺注》一书,堪称是一部秋瑾研究界里程碑式的硕果。

该书共收入原来未曾著录的秋瑾诗词各一首,文一篇,书信二封。另外还有秋瑾存疑诗二首,因长期未能断定是否

秋瑾所著,附录原集之后。这些作品或散见于尘封多年的历史资料中,或仅存疑于秋瑾著作之外,是作者经多方收集深入考查和精心验证,才把这些作品正式纳入到秋瑾的诗文中的。此外,作者对那些曾收入秋瑾遗作而实非秋瑾的作品作了辨伪剔除。如《沪上有感》一诗,原见发现于日本的秋瑾手稿,1981年传入中国。经考证,这首诗的作者不是秋瑾,而是杨度的妹妹杨庄,秋瑾只是抄录者。类似的情况多达十余处。

对搞古籍的人来说,无论学问多大,碰上僻典难题,都不免头痛。因此,能把僻典难题考释注明,非常不易。秋瑾的诗词,用典很多,另外由于生活中的变故和情感上的曲折,其作品的注释颇费周折。例如,秋瑾有一首诗《〈芝龛记〉题后》,其中有一句说。“平台诗句赐蛾眉”,其中“平台”查《辞源》所解不合本意。通过综合分析,从本诗所引秦良玉事迹中得知,当年秦良玉曾带川兵北上,并出山海关御敌。事毕回京,受到明崇祯皇帝的召见,“平台”指召见地,即清代的紫光阁。崇祯皇帝曾有四诗相赠,道是“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因此,秋瑾下面的诗句说:“吾侪得此添生色”,因为当时被皇帝接见,是无上荣光的事。所以秋瑾在诗中极力表扬了秦良玉的英雄行为。这样,死典就成了活典,因为崇祯皇帝赠秦良玉的四首诗不太容易看到。有些涉及近代的史事特别是涉及外国的典故,本书的理解比较得体,这是又一特点。该书笺注精准,论证允当。《秋瑾全集笺注》对秋瑾的所有作品都以《题解》形式作了笺注,针对不同版本的不同作品,给予最符合实际的说明,这对于读者了解秋瑾作品的整体风格和历史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秋瑾的早期创作,相当一部分都很难准确定其具体写作时间和社会背景,因此不得不查阅分析大量的旁证资料,并依据原作的内容作出合理推断,有时为一句话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其间繁琐和辛苦可想而知。例如《日本海军凯歌》一诗,有些研究者把它定为到日本后所写。作者则断为出国前所写,因为其中提到的日俄战争情况是只在最初几个月内所发生的战斗,例如“五日堂堂三报捷”一句,就是如此。对后来的战况就没有涉及,所以只能写于日俄之战的初期。而此时秋瑾尚未出国。像这种情况在新版《全集》中也达几十处之多。

《秋瑾全集笺注》郭长海等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