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春播春管有“三盼”

2004-05-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1998-2002年,全国水稻产量占粮食生产的份额在38% 40%,我国近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确保水稻生产稳定至关重要。目前,正值我国太湖平原、杭嘉湖平原等南方水稻主产区春播春管的大忙季节。4月25日-28日,记者在江苏常熟、浙江富阳农村采访,深切感受到忙于春播春管的农民有

“三盼”。

一盼先进的种植机械

4月25日是个大晴天。一大早,常熟练塘镇欧泾村农民郁彩宝开着自己的手扶式插秧机就在田里忙活开了。“这种插秧机同时能栽插4行,每小时插2 3亩地没问题!以前我人工一天只能插一亩,用上插秧机后一天能插20亩!”郁彩宝边干活边和站在田埂边的记者说。

郁彩宝承包了280亩水田,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每年他靠种田能有7-8万元的净收入。“没有机械种不了那么多田!现在亩产约500-550公斤,售价按0.3元/公斤算,一亩田能有600元左右的收入,扣掉成本,我每亩一季能赚近200元!”说到收入,郁彩宝淌着汗水的脸露出了笑容。

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张颂跃告诉记者,练塘镇农民光插秧机就有60台,一些农民还带着机械“劳务输出”,帮周边乡镇的粮农种地。现在带机带秧插播一亩能挣80元,扣除20元秧苗费,30元机械费用,每亩能有30元的利润呢!

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全市拥有耕地90多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38万亩,104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58万。4月25日,农业部“科技之春”水稻新技术推广活动在常熟启动。同一天,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为练塘农民举办了水稻机插、直播机械的现场演示,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手扶式插秧机、水稻穴播机、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等各种先进的水稻种植机械,被从各乡各村赶来的粮农围个水泄不通。“种水稻不靠机械挣不到钱!”一位农妇操着当地口音大声对记者说。

欧泾村农民郁彩宝说,现在江苏粮农买农机,省、市、县都有补贴,他那台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售价1.5万元,政府补贴后他实际只花了5000多元就开回了家。

二盼实用栽培技术

浙江省富阳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中国水稻研究所就坐落在这片美丽的鱼米之乡。与我国水稻专业研究机构相伴的富阳粮农,春播春管的大忙季节需要什么呢?4月27日,记者来到富阳市富阳镇农村。

“我们最需要实用的栽培技术!”在富阳镇八一村,粮农董天根在他的承包地里边抛秧边对旁边的记者说,“我现在用的抛秧技术,就是水稻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前两年教我的,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脸朝水田背朝天的农民排成一行弯腰插秧,是我国稻米产区春播时节最常见的情景。学习了抛秧技术的董天根如今一天能抛插2亩多,尤其是这种技术秧苗独立成株,增加了平均种植密度,提高了成活率,亩产能比原来提高15%-20%。“现在早稻亩产400公斤,晚稻亩产500公斤左右,每亩能挣150-200元!”董天根种田一年的纯收入在2-3万元左右。

杭嘉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土壤熟化程度高,土壤肥力基础好,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大。4月27日,作为农业部“科技之春”水稻新技术推广活动的一部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富阳田间向粮农现场讲解水稻直播播种、抛秧的具体技术操作,旱育秧、稻鸭共育、强化栽培等技术咨询的摊位前围满了五乡八村的粮农。

说到农民的需要,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并不轻松:“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一区域的粮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水稻品种改良慢、生产技术推广难度大、转型滞后、产前产中产后不协调、稻米质量标准不完善、执行难等,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三盼技术指导和培训

采访中,有一个场景记者始终忘不了。4月25日下午,练塘镇成人教育中心的大阶梯教室,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张如松给当地粮农进行技术培训,题目是水稻插秧机的保养与维护。200多个座位的大教室里黑压压坐满了从四处赶来的粮农,这些平时在很多场合也许难以安静的农民兄弟,那一刻脸上写满了认真,很多人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地记着投影屏幕上的内容。“这样的培训我们都爱听,否则摆弄不了那些机器!”坐后排认真记着笔记的一位40多岁的农民低声对记者说。

4月27日在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给农民讲解“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原理与配套技术”的现场,记者也看到了相似的场景。

“农民迫切需要科技指导和培训。”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说,“现在对农民的培训方式有不太切合实际的地方,没有真正考虑到农民的接受程度和实际需要。”据悉,目前“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一张光盘)的实用培训方式,正被有关部门用来解决农技推广工作中最后一环薄弱的问题。

中国农科院是“科技之春”水稻新技术推广活动的牵头单位,该院副院长刘旭对记者表示,引导科技人员进入农业生产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科技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将成为该院农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