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复建设缘何重复上演

2004-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的“国鸟”是大型塔吊,因为近几年,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镇到处可以看到它们长长的巨臂起起伏伏。太多的资金被投入房地产项目和新开工的工厂,中国的投资增长迅猛。

与之相应的是,一些行业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坚决遏制部分行业

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象:天下??为利来

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人都知道,重复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冰箱、彩电、汽车等行业在上个世纪都经历过重复建设的热潮。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至少有过三轮重复建设的高潮。

“重复建设”也是多年来为政府所忧心的话题。翻开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这样的要求 “不能搞重复建设和单纯扩大生产能力”。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继续强调“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投资研究所所长仁淮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复建设从投资学的角度讲就是某些行业阶段性的投资过度。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存在投资过份集中的问题。因为市场平衡永远是暂时的,短缺造成涨价,高收益必然吸引投资。商品适当过度也是正常的,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

2003年,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迅猛,这是投资热的合理性所在。但投资活动与普通的贸易不同,不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一些资本量巨大的项目,如钢材、水泥等,建设周期也比较长,必须研究投资的动态平衡。如果把握不好度,工厂建成之日就是市场饱和之时,逐利而来却损失惨重。

任淮秀指出,投资结构的同构化是非常危险的,从短缺马上到大量过剩,会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投资决策管理要更加科学化,不仅要研究目前市场的需要,还要研究在建的情况,综合考察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和供给。

国家信息中心在2004年3月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中分析指出,投资扩张本身存在巨大惯性,特别是重化工业相比轻工业距离消费市场较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依靠重化工业内部投资与生产的循环维持景气。在出现明确的价格回落信号前,企业投资固有的趋利性、自发性和盲目性冲动较难遏制。这也是国家一再发出投资风险预警,投资热度却不减的根本原因。

背景:无形手推波助澜

任淮秀指出,重复建设的实质是投资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决策的前瞻性。解决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投资管理体制、形成机制能否更科学,减少投资失误,提高投资的效益。

国外所有的投资活动都要进行大量的可行性研究,由各方面专家提供决策意见。在形式上,中国的投资项目在上马前也都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还是以政府部门和个别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

如对某些国有独资企业大型项目的论证,项目拿来时,主管领导已经批准了,可行性研究就成了走过场,变成了“可批性”研究。其他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相对要稳健一些,但由于其他经济主体的自有资本金比例过低,主要是靠银行的钱做投资,大不了就是形成一批烂账,破产了事。可行性研究也是为了去套银行的钱,真实程度可想而知。

任淮秀告诉记者,国外的融资渠道与我们不同,国外投资性活动主要不是靠银行贷款,而是靠证券市场获得,证券市场的出资人对投资项目是十分谨慎的,会尽量控制风险。而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小,整个资金融通领域90%靠银行。银行体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剧了投资的风险。去年以来,迅速降低呆坏账比率的目标刺激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投资热。

而地方政府,则始终存在着投资上项目的热情。原因很简单,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可能有5至8年,小的工程也要建设一两年,通过扩大投资,起码在某一位领导的任职期间,可以解决就业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体现良好的政绩。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投资领域介入过深,出现了地方政府企业化经营的错误倾向。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采取的调控政策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办法,强调预调和微调,力度是比较温和的,没有“一刀切”,这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与中央进行政策博弈,赶在中央出台更严厉的措施前上项目、扩大投资规模。

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了自己的“算盘”:投资建设一家钢铁企业,自有资金只要占到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就差不多了,首先有政府几乎是白送的土地,再就是要求地方政府协调金融机构的配套贷款,在目前钢铁市场行情不断高涨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年投资回报率高达30%以上,一般三年就可以收回自己的投资。至于三年以后怎么样,行情好企业就继续有钱赚,行情不好背包袱的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大不了我们破产了事。

根源:长期损失不埋单

花了银行的钱,赚了是自己的,赔了是地方政府和银行的。这样的好事,企业当然爱干。而政府官员发展了地方经济,GDP上去了,自己的“位子”可能也跟着上去了,当然高兴。银行的坏账既然可以通过再发贷款来降低比例,自然也没人在乎。

但每一次重复建设造成的大量资源财富的浪费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工艺技术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盲目重复建设必然会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延缓我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造成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的巨大浪费。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势必导致这些行业和相关企业经营困难,银行呆账进一步增加,并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下岗失业。

来自银行系统的一组调查数据说明了地方乱上项目、乱铺摊子的恶果:在上世纪90年代及90年代以前银行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中,大约有30%来自于各级政府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大约有30%的主要是为支持国有企业所造成的。另外大约10%的不良资产来自于地方的行政环境和司法执法的行政环境。

目前国家已向国有商业银行投放大笔资金,目标是使中国的银行摆脱困境,走上改革之路。但如果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根源不除。银行还会走回老路。

在任淮秀看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抓科学发展观是抓到点子上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