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04-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春燕 廖志颖 我有话说

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强市创建活动正在广东省佛山市如火如荼地展开,该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做法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目前,该市已建成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佛山教育信息虚拟宽带城域网;80%的学校实现“校校通”,400多所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拥有计算机8万多台,生机

比达到9:1;全面开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初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多元投入打造数字化教育环境

佛山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共同建设”的原则,市、区两级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确保信息化工程顺利实施,佛山教育局聘请专家组成教育信息化专家小组,并成立市、区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逐年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采取以财政拨款为主,市场运作、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近年来,全市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达7.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超5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计算机网络教室1500间,多媒体电教平台5000个,近300所学校建成了100兆或1000兆的高标准校园网,各区还建有教育信息门户网站。

教育创新培养师生信息素养与水平

佛山市的小学普遍从三年级或四年级开始,中学从初一开始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有条件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便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编写并出版了3套具有佛山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同时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对行政人员、教师、技术员进行全员培训。全市5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技能的初级培训和考核,75%的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中级培训和考核,部分骨干教师通过了高级培训和考核。各区配备了信息技术教研员,有计划地招聘和引进信息技术高级人才,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提高了该市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全市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的学科覆盖率达90%,课时覆盖率达63%,全市教育系统共出版了400多本现代教育技术书籍,有1192篇论文、505节课例、712个软件获得国家或广东省的奖励。该市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一等奖奖项数连续3年居全国地级市前茅,去年获奖作品总数名列广东省第一位。在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大赛上,该市选手包揽了全部竞赛项目的冠军,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 计算机 奥林匹克竞赛中,佛山市共有13人获得全国联赛一等奖。

注重科研建设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库

佛山市依托现有的两个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4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加上多所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承担了近百项省级以上的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南海区开展的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他们把学科教育与计算机融为一体,改革教学模式,形成了一整套新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试验成果推广到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和师范大专5个层次,有231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目前,全市共承担了139个国家级、96个省级和191个市级的“十五”规划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佛山教育信息网样例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佛山市建立了18个覆盖所有学科课程的资源库,有300多个网络应用开发项目已结题,吸引了全国12万多教师与学生加盟各学科的网站建设。同时还积极引进企业开发优秀教学资源,放在网上供广大师生直接使用,目前,该市资源库总容量达10TB。有51个网站获得“全国特色教育网站”称号,南海区与顺德区被列为“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合作研究区”。

对于教育信息化新一轮的发展,佛山市教育局局长冯彦荣又有了新思路 到2005年,佛山将建成全市教育信息中心互联的骨干网络,实现宽带接入“校校通”,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生机比达到8 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模式,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