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造就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2004-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人文社会科学的春天正在来临。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以中央三号文件为契机,如何切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成为当前众多高校校长思考的主题之一。作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镇,中国人民大学在这方面的作为无疑引人关注。

记者: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正在形成充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良好氛围;但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都对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认为新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

纪宝成:在我看来,我们需要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一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重要。新世纪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衡量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应该以“三个代表”作为我们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二,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要努力解决时代赋予的重任,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要体现时代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要把与时俱进作为自己的理论品质。

第三,要造就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这应该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记者:您认为目前影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纪宝成:我个人认为,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研究的投入依然不足,尽管这几年党和政府已经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基金已突破一亿元大关,但这离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客观要求依然相去甚远;其次,长期形成的对人文社会科学轻视、忽视乃至歧视的倾向,导致对人文社会科学及其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不够公平,这种不公正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第三是人文社会科学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阻碍自身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研究人员依然存在着脱离实际、固步自封的思维定式,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在学术研究中照抄照搬、急功近利的不良学风盛行等等。

记者:创新是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关键,您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如何实现创新,以满足实践所提出的要求?

纪宝成: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正确的途径来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方法可以概括为运用时代眼光来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时代眼光体现了问题眼光、国际眼光和综合眼光的有机统一。具体地说,首先要有问题眼光。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源泉,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因。任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发展的。马克思曾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公开的、无谓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事物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的过程,这也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都与我们党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有关。实践证明,人文社会科学要获得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就必须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因此,问题眼光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一个根本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其次,要有国际眼光。当今时代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的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国际眼光,不用国际眼光来观察、思考与研究问题,是很难取得大的成就的。对中国来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国际眼光尤其重要。具有国际眼光,能够帮助我们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和更新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再次,要有综合眼光。要善于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多学科地、综合地看待问题。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科学意识,追求学术精品。哲学社会科学尽管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但既然是科学,同样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不为人们重视和理解,有一个原因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不如自然科学那么严密,那么容易为人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科学意识,提倡出精品,出上品。目前学术界存在的急功近利、矫情浮躁,精品较少、庸作迭出,甚至文人相轻、互相攻讦、抄袭、剽窃等各种时弊,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学者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加强团结,在学术研究当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