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消玉殒恸中原

2004-06-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崔志坚 我有话说

黑亮的双眉,传神的眼睛,端庄的脸庞――豫剧大师常香玉被无数人熟悉的面容,如今凝固在黑纱低垂的镜框中,更定格在人们心里。

今天上午,人民艺术家、著名豫剧大师、优秀共产党员常香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隆重举行。

香玉大师是在经历连续三天的昏迷后,6月1日凌晨溘然长逝的,享年81岁。噩耗

不胫而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与心中的艺术家道别。殡仪馆附近的花店,鲜花连日供不应求。山东齐鲁艺校的30多名师生,凌晨2点就从菏泽出发,新密市一位农民开着三轮车,一家老少三代6口人从100多里外赶来,老奶奶说 “俺当姑娘家时就爱听香玉的戏,一次大冬天撵着剧团跑了3天,没想到这次是赶来送她走的……”话音没落,老人家已泪流满面。

容纳3000多人的殡仪馆挤满了,越来越多的人潮还在涌来,不少人只好在会场外含泪打开挽联 艺香飘万里,粹玉洁无瑕;白云垂首高山落泪痛悼一代师表驾鹤西归,日月低头大海呜咽挽留绝世英灵常驻人间……

著名诗人王怀让面对昔日友人扼腕长叹:“一个星期前,文艺界好友还在一起商讨,趁香玉大师健在,为她建一个满意的纪念馆,谁知……”诗人彻夜难眠,长歌当哭,怀念之情化作三篇长诗同时发表。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就没有声响,有的人死了,却仍在歌唱……”

戏剧评论家荆桦跟踪研究香玉艺术数十年,正在写作香玉传记,今天,面对众多采访媒体,未完成的文字成了追忆 原名张妙玲的香玉9岁学戏,天生聪慧刻苦,13岁唱红中原,用成熟的豫剧唱腔迎来解放,不久就当选为西北大区妇联代表和文联委员;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她领导香玉剧社连续180个日夜义演,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她大胆改革豫剧唱腔,代表作《红娘》、《白蛇传》、《花木兰》传遍大江南北,特别是花木兰,以其英雄行为的内容、嘹亮高亢的唱腔,在当时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中一举轰动,曾在中南海做专场演出,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如今历经48年舞台实践常演不衰。常派艺术就是在香玉大师长期不懈的追求中形成完美的……

香玉剧社时期就成为大师亲授弟子的演员韩玉生,在灵堂前含泪说道:见老师最后一面时,她还教育我一定要在诱惑前站稳脚跟,不要轻易与金钱挂钩,如果光看钱,就会丧失自己的艺术品格。

有人认为戏剧缺乏青年观众,河南省文联主办的《河南文艺界》报青年编辑陈麦启告诉记者,这些天我接到不少年轻读者电话,纷纷打听追悼会日期,一个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女生说,我是河南人,爱听常老师的戏,谁知我们一个宿舍的同学也都说好听,休息时我们常常打开录音机一起欣赏常老师的著名唱段,今天,我们是哭着听的……小陈打开桌上的电脑,上面有他一位年轻网友发来的挽联 人品如粹玉完美无瑕,艺德似玫瑰四季常青。(本报郑州6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