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挑战极限

2004-06-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全国瞩目的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首战告捷,中铁工程总公司电气化局集团只用了25天就完成了延庆至下庄段47公里的供电应急改造工程,创造了中国电气化铁路既有线改造的新纪录。工程开通一个月来,大秦线日均运煤45.84万吨,比年运量1.5亿吨的日历进度计划超运了55.6万吨,与去年同比超运煤炭1509.58万吨。大秦线是

我国第一条单元式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全线开通运营,1995年完成了1亿吨配套,2002年实际货运量达到了1.0340亿吨,已超过了设计输送能力。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要求,2004年运量要达到1.5亿吨,2005年达到2亿吨,远期达到4亿吨。要提高运量,必须对其进行改造,突破口选在了第一“瓶颈”的延庆至下庄段。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要把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成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现代化重载煤运通道的示范性工程、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要及早组织开工,确保按期保质完成。”

一流的科技含量

中铁工程总公司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接到任务后,总经理刘志远、党委书记王其增决定把该工程列为集团公司今年的首位工程,要求集团上下集中精兵强将和精良设备,按“高可靠、无维修”的目标,安全、优质、按期建成,向铁道部、北京铁路局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线改造施工提供技术储备,奠定基础。

天津电化院接到可行性研究任务后,在项目负责人韩鲁斌的主持下,20多个接触网的设计工程师和10多个电力变电的工程师,日夜不停,连续奋战,设计人员白天参加论证会,晚上研究方案,翻阅了国内外上千种资料,完成了接触网和变电的图纸,包括需要新研发的17种国产化设备的设计,对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工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按时保质保量地拿出了设计方案。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配置包括吉斯玛、普拉塞恒张力放线车在内的足够的机械设备和经法定计量单位检验合格的测试仪器仪表及世界上最先进的接触网检测车。精良机具及施工人员,迅速从西南、华东、中原等地调进了施工地点。每天早晨6、7点钟,全体施工人员及机具进入车站,施工命令一下,40多台作业车,100多台梯车,1000多名穿黄马褂的施工人员,同时从上、下行四个方向进入作业点,在3―4小时的封闭点内,在47公里的铁道线上,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形成了宏大的会战态势。顶岗的干部和工人,每天不间断工作10多个小时。北京铁路局局长安路勤说:“你们电气化局集团班子是钢班子、队伍是铁队伍、全路电气化工程非电化局莫属”。

一流的技术施工

大秦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煤运通道,每天开行70余对5000吨级以上煤炭列车和20对万吨级重载列车,列车发车间隔平均13分钟,每天的施工都是当天开工当天开通。施工区段隧道、桥梁占50%,其中隧道共计20个,总长度为21.7公里,最长的军都山隧道长8.46公里,60%地段为石质地段。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施工,各作业队都把安全和质量列为头等大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技术培训,技术尖子现场示范,达不到要求的不能上岗。

施工中,全面推行“论证最优方案、首件示范达标”的质量管理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对施工计划实施动态管理,每项工作量均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作业指导书,科学组织,统筹安排,实行平行交叉作业,使“人、机、料、法、环”实现最佳组合。在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人人清楚作业范围、工作量、操作要领、技术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施工用料、机具等一切准备工作。施工方案突出施工停、送电时间,停电施工范围、轨行车辆编组运行计划等安全措施和通讯联络方式。施工人员听从施工负责人的指挥,并严格按方案施工,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开工以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一流的工程质量

延下试验段扩能改造共需接触网零件13.5万套(件)。要在44天内完成新产品的研制和所需接触网零件的生产,还要按期供到现场货,难度非常大。

工厂处和宝鸡器材厂,集中技术、工艺、质量、生产、营销等各方面精英,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制,做了大量技术、工艺和材料的前期准备,制定了大秦线接触网零件试验原则及技术条例,编制下发《大秦线质量计划》,克服各种困难,多个渠道,筹措了启动资金。工厂成立了16种新产品的研发小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加班加点,边研发,边生产。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等诸多困难,为了保证配件供应,从处、厂领导、管理干部到普通职工,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扑下身子奋战在生产现场,使一条条“绿色通道”直通大秦,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大秦线合同单22份,817项,13多万套(件)的零配件,保证了施工的需要。

这项应急改造工程,为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扩能工程的全面展开,大秦铁路正向2004年运煤1.5亿吨、2005年运煤2亿吨目标挺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