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铁托墓前人潮重现 (图)

2004-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铁托

青年男子怀抱一束玫瑰,手拉着女友;年迈夫妇相互搀携着,各拿着一支鲜艳的“勿忘我”;孩子们蹦

跳着簇拥在父母的身旁,欢快的脸上又显出几分严肃,身穿节日盛装的人们犹如假日一般,穿过郁郁葱葱的公园,慢慢地向铁托墓走去。几天来,“5.25纪念馆”――铁托陵墓前面的绿地上,这样的情景不断。5月25日,原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约西普・布罗兹・铁托的生日,1892年的这一天,铁托出生在现克罗地亚共和国库姆洛瓦茨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前些年里这一天已被当地居民遗忘,基本很少有人再前往铁托陵墓探望。但近两年却有些出乎意料,5月25日及平日前来铁托墓地的探望者人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何在,令人颇感兴趣。

难以忘却的记忆

铁托陵墓坐落在一间浅黄色平房里,周围遍布树木、绿草,这里曾是铁托总统官邸的一部分,曾被用作暖房,供铁托在此种植各种花草,被人们称为“花房”。1980年铁托病重逝世之前,曾表示希望死后能够安葬在自己的花房之内,从此这里成为铁托的长眠之地。

长方形陵墓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庄重简朴,台面上三行镏金大字:约西普・布罗兹,铁托,1892 1980。陵墓尽头摆放着铁托夫人约万卡送来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送给亲爱的铁托”。据工作人员讲,今年5月25日凌晨5点多钟天色刚明,约万卡即将花篮送了过来。自铁托去世后,约万卡的生活一直非常封闭,基本不接受记者采访,尽管每逢铁托的忌日(5月4日)和生日,约万卡都要亲自来送上一个花圈,但每次都是很早很早,目的就在于避开记者和众人的眼目。前一天,铁托的小儿子米沙也给自己的父亲送来了花圈。

陵墓前两位白发老人慢慢整理着花环,眼眶已经湿润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对记者说,“我们都是当年的老游击队员,尽管居住得很远但基本每年都来,目的就有一个,想亲口对自己的司令员说一句,我们来了,铁托同志,我们想念你。”

一名男青年头戴一顶那一年代少先队员当中十分流行的红五星船形帽,如同宣誓般对铁托陵墓行举手礼后对记者讲,“这是我1979年向铁托传递接力棒时戴的帽子,当年的红领巾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我把我年轻的兄弟也带来了,就是想告诉他,当初我们生活得多么自豪和幸福,前往世界各国基本都不需要签证,但是今天这一切都没有了。

1945年的5月,当南斯拉夫全境争取解放的斗争还在持续之际,克拉库耶瓦茨市的青年首次发出倡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年轻人进行接力传递活动,在5月25日铁托53岁生日这一天,将接力棒亲手交到铁托总统的手上。自此开始的每年这一天,铁托都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手中接过象征继承前辈事业的接力棒,迄今这2万多枚做工精美的接力棒仍保存在纪念馆中。后经铁托元帅提议,从1957年开始,就把5.25铁托生日这一天,定为南斯拉夫的青年节。

纪念馆入口处旁,身材魁梧的斯洛博丹・诺瓦科维奇站在一辆黑色“奔驰220C”汽车前面,高兴地对到访者讲,这辆汽车曾经是铁托总统亲自乘坐的爱车,14年前诺瓦科维奇以10万马克的价格购得,除了对车子的喜爱,更重要的还是对原有主人的怀念。

天已傍晚,来访的客人依然络绎不绝,据管理员奥格尼亚托维奇讲,仅25日这一天来访的客人就达近2000人次。“5.25纪念馆”再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

“我曾经拥有一个最美丽的国家”

1980年铁托去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纪念馆门前经常是人山人海,为了能够向这位历史伟人表达自己的思念,一般都要排队2至3个小时的时间。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前南分裂的开始,铁托的地位在各民族人民的心目中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一些塞族人士认为,塞尔维亚的权力与疆界之所以从未像今天这样狭小,其根本祸首就在于铁托这位克罗地亚族的领袖。从此,铁托纪念馆前门可罗雀,对于铁托的种种指责也不断出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居民们对于经济拮据、政治上看不到未来的现状的不满,大家开始更多地怀念当年的繁荣与富裕生活,这种不满与思念之情在留言簿上随处可见。一位名叫斯奈让娜的妇女这样写道:“铁托同志,我失去了父母、丈夫,以及你和我曾经共同拥有的最美丽的国家。”

“20世纪我们拥有了你,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21世纪没有了你,我们生活在贫困当中。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位于何处,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应该往哪里去!――马丽亚”。

“最敬爱的铁托同志,您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不幸的是,我们现在没有了你,您的儿女只好流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米莱・帕塞维奇,来自遥远的美国”。

残酷的岁月导致人们开始对铁托重新认识,开始对他和他的事业重新怀念。去年的5月2日,塞尔维亚北部苏博蒂察城市里,加布利奇・布拉什科老人在自己家中3.5公顷的土地上,面对着5000多名各地来宾,在原南斯拉夫国旗下,正式宣布第四个“小南斯拉夫共和国”成立,将标有“南斯拉夫”字样的基石埋入地下之后,约有1500人在“国籍”册上签名。铁托的孙子约什卡・铁托也出席了这一奠基仪式。所谓第四个南斯拉夫,即继二战之前的“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前南分裂之后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以后,随着2003年初“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建立,“南斯拉夫”正式消亡之后的第四个“小南斯拉夫共和国”。加本人对此解释,“我们将以一个公民协会的名义正式注册,将在这里建立南斯拉夫博物馆,把铁托生前的一切有关物品收集过来存放及陈列。”以后该“共和国”并在尼什以及黑山的蒂瓦特等城市建立起了自己的“领事馆”。

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参观人数逐年增长,去年达到1.5万人,今年已经有8000多人,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一是自2000年国际社会解除对南制裁后,各国来往游客增加,再者就是目前的生活现状导致人们对铁托的思想与事业重新进行反思,开始对铁托这位伟人有一个更为现实的评价。

永久的思念

来访者中多数来自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国外参观者中最多的来自斯洛文尼亚、马奇顿、波黑等前南各国,其他还有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老战士,以及阿尔巴尼亚、西欧、美国等世界各地的代表团成员与游客。德国的《焦点》杂志曾经报道,在前南各共和国中,人们对于曾给南斯拉夫带来繁荣和声望的铁托,开始更加怀念。

5月26日下午,正在这里进行访问的波黑主席团主席苏莱曼・蒂利奇,在百忙间隙也来到铁托墓。作为波黑最高领导人正式拜访铁托墓这还是首次,除罗马尼亚等一些国家外,作为在职国家政要亲自前往的目前为数也不很多。蒂利奇主席在贵宾留言簿上这样写道:“约西普・布罗兹・铁托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历史性人物,一个最受全世界尊重和崇敬的人物。南斯拉夫人民感谢在自反法西斯斗争开始的所有努力中,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铁托为我们搭建了45年的友谊之桥,如果具备更多的聪明和才智,南斯拉夫即能够得以保存。”言语不多,却令人回味。

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纳市内,年轻人常常聚集在四周挂满老照片和旧军装的“铁托”咖啡馆中,高唱二战时期的游击队歌曲,墙壁挂钟的指针始终停留在15:05分铁托去世的时刻。24岁的年轻人马尔科对此解释,铁托的民族平等、不结盟运动等思想至今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斯洛文尼亚的“雄鹰”摩托车协会,每年5月25日都要前来塞尔维亚与同行们切磋与相聚,但进入塞境内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铁托墓首先向这位原总统敬献花圈。“因为什么?”46岁的协会主席博利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作为一个时代的国家领导人,铁托依然是我们青年人心中的偶像与伟人,当时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对于亲身经历的一切至今仍难以忘却,我们有义务让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了解当时的一切。”

不和谐的声音

然而毋庸讳言,即使在目前,塞尔维亚当地以及前南境内对于铁托大肆批评与指责的人也大大存在。就在5月25日这一天,一边是众多崇敬者前往铁托陵墓进行瞻仰和凭吊,而另一边贝尔格莱德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大型横幅上列举有铁托给塞尔维亚民族所带来的数十条“罪状”,希望居民能够自愿在要求将铁托自“花房”移至普通公共墓地的意见书上签字,待募集到一定数量的公民签字后,即可要求议会将此列入塞尔维亚议会的议事日程。

令人寻味的是,贝尔格莱德一家公司今年4月所做的民意测验显示,对于“你认为谁是近200年来给塞尔维亚带来最大荣誉的人物”提问的回答,第一名即是前总统铁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8.1%。然而与此同时,对于“你认为近200年来是谁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塞尔维亚的荣誉”的问题,排在第二位的也还是铁托,占被调查人数的6.4%。尽管持后者意见的人数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但一位历史性人物在本国居民中导致如此大的反差,可见在塞尔维亚居民心目中,对于铁托是“爱你爱得要死,恨也恨得要命”。

然而,如同世界其他历史伟人一样,是非功过后人终有各种不同的议论和评说。在铁托去世后20多年的这一段时间里,前往铁托纪念馆凭吊这位前总统人数的变化,似乎也正在对这位历史人物给予更为现实和公正的评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