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震撼心灵的音乐杰作

2004-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晓和 我有话说

5月9日有幸聆听了中国交响乐团与美国音乐家合作演出威尔第的《安魂曲》,心灵深深地受到了震撼,不仅当场情绪十分振奋,音乐会结束后思绪仍然久久无法平息。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原创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二是由于对作品的“二度创造”,即中美两国音乐家对原作进行的成功诠释。

威尔第一生的成就主要体现

在歌剧创作方面,他的《弄臣》、《游吟骑士》、《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等歌剧,深受广大音乐戏剧爱好者喜爱,始终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安魂曲》则是威尔第唯一的一部宗教体裁的大型声乐套曲,然而却是同类音乐体裁中世俗倾向最鲜明和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一部杰作。《安魂曲》的诞生与1868年和1873年两位意大利名人――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和著名诗人曼佐尼的先后去世有关。威尔第同他们有过交往,并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因此,他们的故去,使威尔第深感痛心,于是把自己的哀思全部倾注在这部作品中。

威尔第的《安魂曲》分七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又包括九首分曲,全曲规模宏伟、气势磅礴,透过拉丁语的宗教歌词,全力表达的是世人浓烈的情感、深切的怀念、英勇的搏斗、深刻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好的幻想、由衷的倾诉……整部作品的艺术风格非常近似他的歌剧创作,有的段落甚至令人联想到他的歌剧《阿伊达》(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不久)。总之,这部作品以强烈的戏剧性、深刻的悲剧性、由衷的抒情性以及逼真的造型性,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这一人生的永恒主题,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灵魂,使人思绪万千。

这样一部内涵深刻、编制复杂、难度很大的作品,能够在短暂的几天排练之后,成功地奉献给听众,这充分显示了中美两国音乐家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技艺。四位独唱家的演唱各具特色,女高音歌唱家简・奥梅斯的音色透亮,她在终曲《解救我》中的演唱尤其出色;多娜・芭尔森的女中音歌唱,在《圣哉经》中十分动听;菲利浦・韦伯的男高音很具穿透力,他在《我呻吟》中的演唱扣人心弦;男低音歌唱家周正的嗓音浓烈而圆润,他在《审判经》和《该诅咒的毁灭了》的段落中的演唱,给人印象深刻。他们几位歌唱家在《怜悯经》、《记住,仁慈的耶稣》和《永恒的光芒》中的重唱,音色协调、配合默契。

十多名东康涅狄格州交响乐团合唱团员与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员的混声四部合唱,音色统一,表情幅度大,如在《安魂与慈悲经》中的静默的悲伤,《最后的审判》中的严酷的愤怒,以及《圣哉经》中双重赋格体现的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都充分得到了体现。此外,整个交响乐队丰富而辉煌的音响,不仅很好地衬托了声乐演唱,而且也时常发挥独立的作用,例如在《最后的审判》中,乐队全奏,尤其是分别布置在舞台上和楼座上的铜管齐鸣的音响,达到了身临其境、惊心动魄的效果。

整场音乐会演出的成功,最大的贡献应该归功于指挥家李晓芦。他指挥起来既冷静理智,又满怀激情;动作朴素,准确到位;对音乐表情的处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对作品总体的把握上,做到了胸有成竹。我相信,作为乐团首席指挥的李晓芦,在音乐会的背后,特别是在音乐会的准备过程中,在默默的案头工作中,在日常的排练中,肯定有更多值得人们称道的东西。我衷心祝愿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最后,我不得不表示一点遗憾:这么高雅完美的音乐作品,这么难得的演出组合,这么精彩的演出,没有作多少宣传,没有引起首都公众的注意,仅仅开一次音乐会就匆忙收场,实在非常可惜。联想到某些歌星的个人音乐会,尽管内容浅薄、趣味不高,却通过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弄得场面热火朝天,两者相比,发人深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