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孩子更需要赏识教育

2004-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侯美丽 我有话说

近日,南京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南京夫子庙小学分校的一次家长会成了“表扬节”,每个孩子的课桌上都放着几颗星星,背面写着“写字小能手”,“动脑小模范”,“纪律好榜样”等,老师借机在向家长们传递着“赏识教育”的方式;二是南京一个郊县的农村小学一名学生上数学课时,因交头接耳被任课老师揪拉头发,造成头皮大面积肿

痛。教育界人士纷纷感慨 农村孩子更需要赏识教育。

农村孩子容易受到冷遇

记者在江苏淮安市仇桥镇北涧村一户人家看到,墙壁上贴了很多小孩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状。家长自豪地说:“孩子很用功,成绩很好,每学期都能拿奖状。”当记者问及小孩还有哪些优点时,这位家长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还真没怎么想过,反正学习好就行了。”

在农村家长们的眼里,成绩是评判小孩好坏的唯一标准。学习好的孩子家长喜欢,可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呢 谁来欣赏他们 采访中,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张学闯对记者说,他不想读书了。看着小男孩机灵可爱,记者十分不解。原来他成绩差,表现不好时,老师不是打就是训,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同学眼中的坏伙伴。家长长期在外,得知小孩学习不好,便一味地指责他“不学无术,长大准没出息”。久而久之这个男孩对上学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重智轻德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小孩成绩好就能赢得家长、老师的赞美,道德素质教育则被冷落在了一边。孩子们受到指责、冷遇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最终不仅成不了家长所期望的“材”,连做人的起码道德水准都达不到。因此,专家们呼吁:家庭、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规范化、科学化,不能让重智轻德的观念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农村孩子更需要被认可

有关专家曾作过分析,相对城里孩子,农村孩子更需要被夸奖、被赏识、被关爱。

南京大学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说:“农村孩子没有条件参加钢琴班、书法班,但他们有纯朴、自然、踏实、进取的精神,这些都难能可贵。他们享受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条件相对有限,恰当地被欣赏、被肯定有利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长期致力于农村赏识教育。当年班上有个学生朱仁洲生性贪玩,学习不用心,但他喜欢绘画。于是杨瑞清专门送纸笔给朱仁洲,让他每周画一幅画出来,诱导他发挥潜力,进而促进学习,增强其学习信心。后来,朱仁洲凭着美术特长考上西安轻工学院工业设计系。杨瑞清还在学校给每个学生都设了优点卡,记载着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好孩子的感觉就这样一点点增多,落后的孩子也一点点进步了。

得不到合理的肯定、认可,会引发孩子的自卑心理。淮安一所中学的高一班主任告诉记者,她班上有个从农村考上来的孩子,入学分数非常高并被分到了强化班,面对突然增多的竞争对手,他觉得除了学习自己什么都不行,因此参加活动也不积极,和同学越来越疏远,成绩也大不如前。她也认为农村孩子更需要被赏识,赏识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值得提倡。

农村赏识教育任重道远

尽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句口号已深入人心,但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并没有使多少孩子跨进龙门。孩子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外界环境也很难改变家长们的盲目教育,于是“赏识”这一重担就该落在教师身上了。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可以发现孩子身上家长们发现不了的闪光点。一位教育界人士说:“一点点的鼓励、夸奖,对于孩子们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会拿回去和父母分享,让父母也能知道原来自己的小孩还有这么多优点,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家长间的共同教育。”

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农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相对差点,教师们急功近利抓教学成果,根本无暇去发现学生的除学习之外的优点。这种状况亟待改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