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村问题的历史积淀及现代趋向”学术研讨会简述

2004-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史讯 我有话说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中心主办的“中国农村的历史积淀及现代趋向”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开举行,来自数十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从现实问题出发,在历史学的视野中观察中国农村问题,是此次会议的主要特色。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农村经济问

题的历史演变。有学者从历史的纵向上讨论了什一税征收的根据问题、历史上赋役轻重关系的调整及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问题;也有学者从近代以来的土地制度谈起,对近代直至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了纵向的梳理,对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还有学者对民国时期的金融问题、农村市场问题以及农田水利问题做了详实可信的考察分析,对于深刻认识今天的“三农”问题极富启迪;还有学者就“农村问题的实质、缘由、出路”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对地权问题探讨不足以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只有终结农民的身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城市化、现代化与农村发展模式。有学者归纳了近代农民进城现象的特征,认为近代以来城市人口增长是机械性增长,并对城市化道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有学者提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国家、市场与农民的关系;还有学者在对施坚雅的市场理论提出质疑的论证中,对人口增长、村庄扩充、基层市场、中间市场、集成市场诸要素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农村社会问题的历史演变。有学者指出,“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只有将当代三农问题置于近代历史进程中审视,才能够厘清其形成、演变的趋向及时代特征;在对农村社会具体问题的历史演变考察中,有学者对民国时期农民离村问题与现实社会中的民工潮做了比较,认为民工潮不仅是现实的三农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国家与社会的历史问题;也有学者主要从近现代历史演变上探讨中国农民地位的变动,指出解决农民问题首先要让土地回到农民的手中;还有学者就两个历史阶段的上山下乡运动和新时期的下乡上山作了对比分析,从文化传播视角和城市化角度重新审视和评价了两个“上山下乡运动”。

农村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与可用性。有学者通过对华北村落侯家营的几次调查,对国家权力的渗透扩张和村落社会力量的反应作了探讨,认为村落内部传统的习惯的持久力量值得关注。还有学者从民间私塾问题入手,指出私塾在农村的地位以往严重估计不足,它是农村社会的中心,具有传统中国农村话语权的承担和沿袭功能。培育农村民间社会是农民问题解决的出路之一,而重建农民组织,传统文化无疑是可资利用的资源之一。也有学者从文化人类学及田野方法与历史学的互渗角度,说明建构乡村社会研究的解决体系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关注农村自身的传统与现实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