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科学的道德属性

2004-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之沧 我有话说

科学作为全部人类智慧之极致,需要人们做出无私奉献和付出巨大代价。人类的科学事业和伦理道德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科学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强大的优势改造着人本身;另一方面,人的道德力量也一直在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所以,自从科学成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后,诸如科学真理与道德判断、科学进步与伦理价值、科

学活动中的美丑善恶、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心、科学的道德中立性、科学对于道德准则的改造等,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科学的真、善、美本性

所谓科学的真,是说一切科学都是以精密的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知识;都是经由理性思维形成的清楚而明白的观念;都是科学家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与反映。为此,黑格尔指出:唯有科学才是精神关于它自身的真知识,才是真理的真实形态和完美形式;也只有这种理论科学才能真正做到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必然与偶然、要素与系统,以及经验与思辨的辩证统一;并由此把科学看作是活的“生命”和逐渐展开的动态过程;认为“科学作为一个精神世界的王冠,决不是一开始就完成了的;新精神的开端乃是各种文化形式的一个彻底变革的产物,乃是走完各种错综复杂的道路并做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努力而后取得的代价”。科学知识既非粗糙经验的总结,也非先天的观念、肤浅的知性或单纯的直觉,而是来自科学家的卓绝劳动和概念思维对知觉经验的改造。

所谓科学的善,是说科学作为全部历史财富的精华,必然以一种强大的实践力量作用于社会文明,创造人间奇迹。具体地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和飞跃,都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发现的一切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成为可供利用的资源;使人类的体力和脑力逐步得到解放;推动社会劳动结构和成员结构发生变化;使劳动主体的各方面素质都发生巨变,既能适应社会的各种改革、变化,也能相互依赖、相互合作、造福人类。

所谓科学的美,是说科学具有揭示宇宙的奥秘,满足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美学性质。长期以来,一些人之所以称科学家为美学家,就是因为他们利用简单、明晰的数学符号构筑的精美宇宙结构及和谐的宇宙图景,不仅胜过音乐家的优美旋律,也胜过画家的美丽画卷。特别是文艺复兴后,无论是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还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都胜似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至于许多人对笛卡尔的坐标几何学赞叹不已,那是因为他以平面上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为舞台,导演出了无穷无尽、有声有色的壮丽宇宙。笛卡尔之后,如果说贝多芬的奏鸣曲曾深深地唤起人们的激情,那么伽利略编织的力学宇宙不仅激起人们无限赞美的情感,还使人们对理性产生热烈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所以,不仅科学活动体现着人对美的追求,其结果也体现着美的本质。为此,不只是伟大的爱因斯坦献身科学是由于被自然界向人类显示的简洁性和优美性所强烈吸引,而且科学家大多都认为自己的研究是为了怡情。可以说,正是科学发现的无限美景,激发着科学家们的创造活动。

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科学之所以会日益成为人类的一项神圣事业,是与它内在地包含着全人类的辛勤劳作、正义和理性的发扬光大,以及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它露出真理和正义的光芒,而由此被荒谬与邪恶攻击与亵渎的时候,不仅就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而言,是人类特有的一项艰巨和艰苦的事业,非付出艰辛的劳动及至毕生心血才能有所作为;就是从它作为一种真理形式和道德力量的角度上看,也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斗争、生与死的磨练、走过了一段曲折、漫长、荆棘丛生的道路之后,才迎来今天的光辉形象和灿烂前景。因此,不要说在宗教神学统治的岁月里要想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十分艰难,就是在今天,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也需要智慧、毅力、意志、时间、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和竭心尽智。

至少自中世纪以来,从被处以极刑的塞尔维特、布鲁诺到被监禁的伽利略和死于饥饿贫困中的开普勒、拉马克,及至一生都是在疲劳、疾病和无限忧伤中从事科研活动的居里夫人,一个个悲怆的人生,足以见证科学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坎坷。而正是科学的真善美本性所具有的魅力在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去奋斗。所以,马克思曾谆谆告诫人们: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8世纪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后,就更加强化科学家的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并由此推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类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当然,科学技术也会导致灾难。但正是这正反两个方面使任何科学家都不能置身于科学的社会问题之外,也不能漠不关心地看待自己的研究同公众职责之间的矛盾。比如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为了避免毁灭性战争,就曾拒绝参与原子弹制造。T・罗兹贝里也坚决拒斥制造生物武器的研究计划,积极主张停止生产细菌弹和原子弹。关于科学家的历史使命,爱因斯坦的观点更加辩证。他一方面呼吁人们要坚决抵制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另一方面又针对法西斯暴行,申明制造原子武器的重大意义。今天,更多的科学家坚信:任何人都无权推卸自己的责任和拒绝参加决定人类命运的科学事件。科学家为了能够真正影响社会进程,确立崇高的道德信念,应直接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管理,建立各种组织有效地干预科学技术的社会利用和监督工作。目前,科学家的首要社会责任应该是反对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任何科学家都应保持做人的良心、善性、理智和热情,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从事科学发明的机器人,而应当把道德信念当作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动力。事实上,从古至今的许多科学家都是立足社会现实和人类未来,力求让人类摆脱饥饿、疾病和战争等各种困境,而在辛勤劳作;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也远远超出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而达及广泛的国际主义。也正是出自这种高尚的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他们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充满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并有效地把科学研究转变为热情洋溢的创造过程,使科学以一种真善美的面目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科学家与社会道义揉为一体,既推动着科学,也完善着道德。

科学与道德的统一性

为什么科学需要人们无私奉献,需要科学家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归根结底是因为科学与道德相统一,科学活动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推动,科学的世界观制约着人的道德观。人类发展科学是在推动自身的进步,同时也只有不断完善人本身,充分体现丰满的人性,才能不断推进科学。如果割裂科学与人性,人类就不可能拥有和发展科学。

科学与道德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两者都具有客观性、诚实性、真理性等基本特征上。比如客观性,既是评价科学真理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评判伦理道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条件。任何人“为了合理、公正地判断别人,诚实地评价自己,就应当善于客观地分析已形成的情况,正确地理解别人,用事实来检验自己的观念和结论。因此,在科学中以及在道德中的客观性都必须以善意、诚实、自我批评精神、正直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类的科学活动确实同客观地、科学地分析诸过程以及同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那么道德上的纯洁、正直、谦虚和善意就总是符合科学活动的性质。严格遵循经验事实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的科学家就总是正直和诚实的人。诚实和客观性的道德标准激励着科学家从事着成功的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又反过来要求科学家的行为要诚实和符合客观性。

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利益,既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原则,也是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因为,科学作为一项公众事业,决不是某个天才人物的个人创造,而是人类全部智慧的结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科学家将会愈来愈自觉地使自己的科学实践服从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科学的本质总是要求科学家要正直无私、务真求实;要对科学事业无限忠诚和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勇于探索真理,不要被权威和偏见蒙住自己的眼睛;要善于有根有据地论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已被证明的东西,不要固步自封,陶醉于自己的现有成就,而要时刻准备修订自己的理论、学说。这些美德是认识真理和捍卫真理所必须的。爱因斯坦说,道德上的纯洁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保证。这最贴切地道出了科学与道德之间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还鲜明地表现在科学对发展伦理道德标准和制定道德行为规范产生的强烈震撼作用。至少自近代科学战胜旧的伦理道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决定力量之后,它就逐渐成为人类文明道德行为的准则和源泉。为此,有人认为科学在未来的普遍胜利将是人类具有最大幸福和崇高道德的保障;科学具有的高度的教育和道德意义必然会使它成为培养现代公民的一所最好学校。它不仅会促进人们准确、公正地分析事实,在广阔的范围内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而且会促进文明发展,保障社会制度的稳定,避免因单纯激起热情或引起盲动的号召,而最终可能引起的社会性灾难。因此,科学每前进一步都会改变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会激发人类对未来、对自身的尊严、对人道主义的胜利产生坚定的信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