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桐柏锁住淮河第一污染源

2004-06-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丁严冰、杜福建 我有话说

本报讯全国林业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矿产资源管理先进县、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地处千里淮河源头的河南省桐柏县,最使当地人自豪的就是这六项“国字号”表彰。近年来,全县人民在历任领导班子带领下,“喝着甘泉上游水,时刻不忘下游人

”,立足于打造秀美山川,优化生态环境,一任接着一任干,锁住了淮河第一污染源,使出境水质长年保持国家规定的一二类标准。

桐柏地处豫南桐柏山腹地,系淮河发源地,有矿产、森林、旅游、水利、畜牧、土特产等六大优势,其中金、银、铜储量居全国前列,天然碱居亚洲第一,被专家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发展工业初期,曾经造成的污染不仅殃及淮河,同时也阻碍了发展步伐。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县委县政府因此认识到,必须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按照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组织当地的经济社会活动,才能实现长远经济利益。于是连续五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桐柏考察论证,制定了《桐柏县可持续发展纲要》,写进县人代会决议,年年抓落实,并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桐柏的具体做法,首先是发展生态经济,提高森林覆盖率。要求“人均一亩经济林、两亩用材林”,目前已拥有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35万亩,以美国“火炬松”、“湿地松”为主的用材林70万亩,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两松”生产基地和板栗生产基地,2003年,全县林业产值达到32000亿元,并实现基本消灭荒山,森林覆盖率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30%提高到42.7%。与此同时,坚持不懈大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他们引入竞争机制,对分布在56条小流域内的“边、远、难”的“四荒”及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拍卖、承包和租赁,鼓励县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发“四荒”,并制订了诸如治理“四荒”开发者新增农田十年不征购、不提留,所种果树八年免交农林特产税,新开发养殖水面三年免征特产税,造一亩经济林补助50元等优惠政策。10年来该县共集中扶贫款、小流域治理项目及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等8000余万元,集中对四荒开发进行扶持。一系列举措,使桐柏的荒山滩头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的开发者。县内外64家企事业单位及2200多农户投入小流域治理管护资金2031万元,治理“四荒”面积达49.93万亩,水土流失面积673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小流域9条287平方公里,年减少水土流失360万吨,保水能力增加2200万方。其中银盘河小流域、后河小流域成为全国小流域治理“十百千精品示范工程”。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探索资源节约型工业发展新模式,是桐柏的又一措施。桐柏资源丰富,天然碱储量居世界第二,为了控制开发造成的污染,县里千方百计与实力雄厚的内蒙古伊化集团合作,先后投入4亿余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吸纳国内14项专利技术,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不但淘汰了原工艺中有污染的工序,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成了企业的副产品,废水闭路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彻底消除了对淮河源头的污染。

目前,桐柏天然碱在全国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带动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回收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被评为“全国矿管先进单位”。

该县还坚持依法治理工业废水污染源。一方面,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严禁新上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酿造等污染严重项目。对新上项目,支持环保部门行使“第一审批权”。新建的安棚碱矿、乐神饮料公司从立项、环评、设计、施工、投产使用到污染治理的全过程,环保部门严把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他们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企业限期进行整顿。率先在全省关停了当时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的县造纸厂,上马了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又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硅肥生产项目和山野菜加工项目。目前,沿河企业全部安装了治污设备,淮河干流出境水质符合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游鱼穿梭,许多打鱼人又重操旧业。

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使淮河源头碧水悠悠,而且使桐柏的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15%以上,2003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前移10个位次。农业上,形成果、药、茶、牧四大特色产业;工业上,形成了碱硝化工、金银和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