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独生子女的问题出在哪儿

2004-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主持记者 王庆环 本期策划 汪大勇 王保纯 我有话说

特邀嘉宾: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康熙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犯罪研究室主任

 缘起独生子女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说到独生子女,人们自然地会将其与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胆小怕事联系起来,觉得他们是“问题儿童”、“问题少年”乃至“问题青年”。那么,我国独生子女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他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们特别邀请了多年来从事独生子女研究的专家,就此进行一番讨论。

独生子女不是“问题儿童”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关于独生子女的问题议论特别多,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缺陷和问题让人们对未来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情况心存担忧。作为多年来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专家,你们做过很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请问“独生”是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孙云晓:如果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兄弟姐妹,在成长中缺少伙伴,这是弊的一面,但是他们也有利的一面,就是他们可以享有更多的关爱,更好的成长条件。缺少伙伴在孩子成长中是一个可解决的问题,因而总的来说,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是不错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多数独生子女有着活泼、开朗、自信、有同情心、好学上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性格特征。

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全世界的多数学者有一个共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我们也曾做过一个“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教育与发展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人格上是健康的,不存在人们说的那些缺陷,而且相当一部分还非常优秀,这说明独生子女不是先天性的“问题儿童”。而且,目前人们认为在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在非独生子女身上也有,有的可能更严重。因而,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独生”还是“非独生”,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他们身上的毛病只是这些问题的反映。

风笑天:在我近二十年的独生子女研究经历中,有一点认识越来越深。我觉得看待目前的独生子女问题时,必须有一个主导想法,就是 不只是独生子女的问题,而是这一代孩子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将两个问题剥离出来,一个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一个是我们社会的问题折射在孩子身上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我们恰恰是将两个问题重合了起来,并且全部压在孩子的头上,冠名以“独生子女问题”,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利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

记者:为什么呢?

风笑天:很显然,如果仅仅以“独生子女问题”来对待,仅仅针对孩子的行为来采取措施,就会将导致这些问题的真实原因隐藏起来,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在孩子身上下再大的功夫,也只能解决皮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一点:“独生子女问题”,不仅仅是独生子女自身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当代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功利主义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记者:可以说,我们的讨论已为“独生子女”正了名。这种正名很有意义,可以将我们的视野由之前仅仅关注独生子女而转向关注现在的这一代孩子,也让我们明白独生子女身上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他们是“独苗”,那么产生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孙云晓:现在很多人都在尖锐地指出独生子女的人格弱点,但我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弱点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现在这一代孩子的人格弱点几乎都可以在教育上,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找到原因。我们都很清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这一代孩子,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之前的几代人大不一样,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期待也完全不一样。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95%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大学扩招之前,在同龄人中能进入大学的孩子只有5%,即便现在扩招,这个比例也才是17%。巨大的反差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带给孩子们的只有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产生了重智轻德的偏向,这必然会扭曲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记者:是的,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只要你学习好,怎么着都行。可是家长很无奈,因为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孩子有个好前途;学校也很无奈,教的学生考不出好成绩,也没法向家长交待。

风笑天:这就让我们看出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只是一个、两个家长,一所、两所学校重智轻德,这说明他们本身有问题,但如果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学校都这么做,就说明这不只是他们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问题。其实,社会力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父母对孩子的早期影响。回顾以往,有哪一代孩子的书包像现在孩子这样重 有哪一代的孩子面临的诱惑有现在孩子这么多 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是应该不受分数、高考、就业这样的因素影响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围绕着考试这样的因素在进行,令人更感担忧的是,现在有的地方连幼儿园的孩子也被拉进了这样的圈子,还被冠名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一代孩子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一代,但也是承受精神压力最大、被功利主义困扰最多的一代,也是最缺少无忧无虑童年时光的一代。从这一点说,他们既是幸运者,也是不幸者。

记者:我也是一名家长,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在众多人的眼里,好像孩子没有上大学就像一个产品不合格一样。

风笑天:是的,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评判的标准太单一了。在我们小的时候,对少年儿童的理想教育中,除了有当科学家、当英雄的内容外,还有大量的做普通劳动者的内容,包括长大后当工人、当农民、当“八大员”(即服务员、售票员、邮递员、炊事员等等,也就是现在的服务行业),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长大只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行。但现在的家长有几个鼓励孩子这样想,这样做 我敢说至少不多。因为价值追求是单一的,是华山一条路,如果走的是别的路,就说明了你是失败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能没有功利吗?

对这一代孩子不能以偏概全

记者: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也可以这样说,孩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这一点看,我们成人真的应该反省,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诱惑,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造成了多么大的负面影响,而我们在消减这些负面影响时,很多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李主任,你的工作环境使你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这一代孩子的负面的东西,请谈谈你的感受。

李康熙:我在工作中接触的都是少年犯,我曾对他们做过一些问卷调查,感触很深。有个孩子父母已经下岗,收入微薄,但这个孩子入监服刑后,仍是经常写信向家中索要高档食品、日用品,甚至以断绝关系相要挟。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贪婪,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却很少顾及甚至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崇尚金钱而不太注重名誉,争强好胜而缺乏进取精神,这是我接触的这些孩子非常普遍的一个特点。

另外,这些孩子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甚至不能应付一些较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他们在遇到不顺利时,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失望、焦虑、沮丧情绪,甚至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不能客观地分析现实条件和自我状况,使挫折的不利方面在其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以致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依附性强而生活自理能力差,是这些孩子的又一个特点。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铺床叠被,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的甚至在家时连饭碗也未曾洗过,独立生活能力很差。这促成了他们好逸恶劳的心理,有的孩子在我给他们的问卷中答道:“不劳动照样可以轻轻松松地从父母那里得到钱,参加劳动还要花费力气,不如从父母那里要钱痛快。”

记者: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映,觉得这一代孩子的问题很严重,加之有马加爵这样的案子出现,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了?觉得他们的问题很严重,果真是这样么?

风笑天:从个案上看,表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的确很严重。但是,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就是从普遍性来看,问题并不是如此严重,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在健康、正常地成长。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认为这一代孩子的问题非常严重,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坏事的传播会更广更远,人们很容易以偏概全。

教育好孩子是天大的事情

记者:在孩子问题上,许多人还是很有危机感的。为了这一代孩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风笑天:如果要我们的工作富有成效,我们首先要明白他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他们面临着哪些诱惑和困惑。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单亲家庭、手机网吧,等等,这样的问题我们过去是没有碰到过的。我的主张是,必须明确各种责任,是社会的责任,就让社会来解决;是教育的责任,就让教育来解决;是家庭的责任,就让家庭来解决;是孩子的责任,就让孩子来解决,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孙云晓:1993年我写了《夏令营中的较量》,那篇文章已经反映出不是中国的孩子不行,而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还存在缺陷。现在,11年过去了,这种缺陷不但没有解决,有些方面比以前更严重了,现在到了我们必须为孩子优化成年人世界的时候了。现在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说明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代孩子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为了这一代孩子,为了中国的美好明天,全社会都应该有效地行动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