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

2004-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叶中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迫切。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会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新阶

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将对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人才强国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契机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又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而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自主培养和从外引进两种。在当前吸引、聚集大批国际高层次人才尚不现实的情况下,自主培养无疑是高层次人才来源的主渠道。尽管高层次人才可以从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则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最直接、最高效、最成功的方式。因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地位的确立,必将迎来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契机。

二、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定位

人才资源开发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适应”:一是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二是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三是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这一论述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层次人才,从数量上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据统计,2000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仅占1.38%,总数不到1000万人。这就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确定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并有意识地促进新兴学科人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大批能够满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项事业发展要求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除总量不足外,同时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人才类别来看,应用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比例偏少。从专业结构来看,高新技术人才、国际经贸与法律人才、外语人才等供不应求。基于此,我们要下大力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第三,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高层次人才的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党管人才原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决定》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将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与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联,无疑有助于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确保党管人才原则的贯彻落实,《决定》要求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这就意味着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各部门研究、规划和部署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与高等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为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同时,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这清楚地表明,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党管人才原则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协调各方、强化服务、优化环境等方面,是在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的同时,确保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政治性和方向性,促进高层次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四、科学人才观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

人才观是指人们对人才重要性、人才规格和人才标准以及实现人才培养活动的方式、方法、途径的基本认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人才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造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是人才区别于一般人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树立人才的质量意识,切实将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培养过程之中。(2)人人可以成才。这一观念要求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应该对任何人都抱有成才的信心。(3)德才兼备。(4)以人为本。在研究生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观念,首先要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其次,要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等;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人才分类及能力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人才分类有利于确立各类人才的素质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利于设计和组织具体的培养过程。《决定》根据人才从事的工作领域,将人才分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强调要坚持三支队伍建设一起抓。这不仅给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务,而且还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大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清正、廉洁、务实、高效、具有战略思维的党政人才。因此,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同时,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而且对于不同类别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改革机制、内容和方法,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首先,研究生教育必须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的倾向,大力加强研究生的能力建设;其次,对不同类别的人才要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培养重点,不能用单一的学术标准来要求;第三,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为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