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

2004-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项久雨 我有话说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阶级性与客观性

思想道德教育是阶级产生以来人类实践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历史上依次更迭的各社会阶级,都以各种形式从事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反映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它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

主义公开声明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在我国,它旗帜鲜明地坚持科学真理,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全体社会成员,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各种思想道德教育理论,都不能不反映一定的阶级利益,也不能脱离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阶级性和真理性是完全一致的,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同时,又站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基础之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正因为这样,它才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无穷的真理性力量。进一步说,我们在分析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阶级性时,只有坚持真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党的奋斗目标服务,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承认思想道德教育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它的客观性。相反,客观性是关系到思想道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根本。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性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根据是客观的。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客体的内容、方法、环境等,不仅有其现实基础(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而且作为作用于主体的客体,首先以其客观存在为前提。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社会的细胞。同时,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于主体产生价值,也以作为主体的人的客观存在为前提。人有认识能力、思想情感,有主观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产生价值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但这些主观因素是由实践决定的。主体固然有主观因素,但主体作为一个系统是由生理要素、心理要素、社会要素组成的系统,主体作为系统是客观的。

第二,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是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客体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效应和意义。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客体是客观的,主体也是客观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客观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之所以是客观的,还因为它是感性的存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它存在于价值关系中,存在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中,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基于它不以人们怎样看待它为转移。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其价值不会因人的好恶而存在或消亡,也不会随人的态度的变化而改变其价值。无论西方某些敌对势力如何否定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但是,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社会性与历史性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价值具有社会性。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具有社会性。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的关系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的社会性表现在,主体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是人类个体的有机组合,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的主体力量也来自于社会联系,“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7页)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具有社会性,其客体也具有社会性,忽视社会性,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空洞说教和抽象论证。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从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促进人的思想社会化过程。其起点一般表现为接触社会上已有的思想观念,继而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行为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思想交往的一种形式,起着传播社会价值准则、政治规范的作用。它往往要通过一定的主体,一定的价值和一定的媒介发生作用,并从社会层面、集体层面、个体层面等多方面对人发生影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11页)由此看来,人总是要受到社会思想的广泛影响,无论这种影响的方式如何,其实质无不反映整个社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第二,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根源具有社会性。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却根源于人和人的需要。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而人的需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需要。人不仅有生存需要,而且有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要,更多地是对意义的渴求,即更多的是精神性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在满足人的这种精神需要中实现其价值的。第三,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判断是社会整体的需求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社会中的个人决定的。这就涉及到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社会性问题,任何价值判断都带有社会性、群体性,即使个人的价值判断中也隐含着社会的影响,是一定社会集团的价值观念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个人价值判断的背后是社会需要在起作用。如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就是根据社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它规定了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必须反映社会的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体的成长,因而具有社会性。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思想道德教育价值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所以具有历史性。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历史性表现在价值主体的发展和变化上。价值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利益、情感、意志、知识和能力等都会发展。随着价值主体因素的发展,价值也不断发展。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历史性表现在思想道德教育这一价值客体随历史发展而发展变化上。比如就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而言,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它主要是围绕阶级斗争和军事斗争而展开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上来,因而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全面进行人格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四有”公民。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践性与过程性

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主体才能对教育客体及其属性加以改造、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客体才能在教育主体作用下满足主体需要。实践不是把主体和客体凑在一起,而是创造主体和客体本身。没有人的社会实践,地球上就没有主体和客体,哪里会有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呢?实践使主体作用于客体,在变革客体的同时变革主体,价值和价值关系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在实践中存在和发展,其价值也在实践中创生。实践是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客体关系的根基。既然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具有实践性,那么,它就必然表现为一个过程,具有过程性特征。我们认识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特征,应仔细观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从客体方面来说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由“潜价值”到“显价值”的转变过程。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亦即思想道德教育所蕴含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等内容,只有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的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这样,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才能由“潜”到“显”;反之,如果思想道德教育没有接受主体,即使它本身确实具有某种价值,那也只是一种潜价值,而不能说是现实的价值。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价值的从无到有,而是价值的由“潜”到“显”,由可能到现实。实践所创造的价值只是一种潜价值。只有当人意识到价值客体并利用它时,即只有当价值客体变为价值主体的对象时,其有益于人和社会的方面才能得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运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由“潜”到“显”的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从其本身看是一个主体化的过程,哲学上称为客体主体化过程。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作用于主体,主体以其自身的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加以筛选、吸收、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对主体有用的东西,主体的本质力量对客体属性、功能的加工、处理、改造,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但在价值实现中,价值创造居于从属地位,主导方面是价值实现。正如价值创造包括价值实现一样,价值实现也包含价值创造。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是辩证的统一。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实现包含三个阶段;第一,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价值主体之一),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这是“内化”阶段;第二,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为和道德习惯,这是“外化”阶段;第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同为价值主体 相互联系,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通过反馈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为,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第三阶段实质上是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内化过程,也是新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活动的开始,即再创造。这三个阶段实际上内含着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即价值创造、实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挖潜”的过程。正是这种不断创造的特质,使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