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甜蜜的事业

2004-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养蜂专家汪礼国(左)在指导蜂农养蜂。

汪礼国19

61年出生,1978年高中毕业开始从事蜂业管理。他刻苦自学,学完了《昆虫学》、《蜜蜂营养学》、《生物学》、《养蜂学》等大量的专业书籍。1981年到浙江农业大学进修,1986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本科插班生,3年时间,竟连近在咫尺的黄鹤楼都没去过。1981年起,汪礼国被任命为江山县 现为市 养蜂协会秘书长,主管全县养蜂生产。

浙江省江山市有位奇人,他1994年患癌症,医生断言还能活半年。可是20个“半年”过去,他依然健康地活着。不光活着,他还创造了中国蜂业的奇迹 在他的带领下,江山蜂群总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总产值全国第一,蜂王浆与蜂蜜产量全国第一,他主持制订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省级和国家级蜂产品系列标准,他首创的产业化与标准化的“江山模式”,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他完成的21项成果给蜂农带来几亿元的效益;他改蜂种,疗蜂疾,给勤劳的蜜蜂带来福祉,蜜蜂也知恩图报――奉献给他王浆与花粉,把他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位奇人便是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秘书长、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江山市蜂管站站长、高级畜牧师汪礼国。

实行蜂种改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江山蜜蜂是清一色的低产蜂种,每箱年产王浆仅350克,而当时全省王浆的平均产量为600克。

汪礼国决定改良蜂种,进行杂交。他从吉、黑、京、苏种蜂场引进蜂种进行杂交,效果立显 王浆达到500克;后又从美国、前苏联引进高产蜂种进行杂交,1984年培育出的“江山杂交蜂”,王浆提高到800克;1986年,他通过蜂种提纯复壮技术,王浆达到1500克。从武汉大学学成归来后,他在国内率先提出用“动物激素应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应用”等观点来研究蜜蜂配合饲料,并协助浙江农大陈盛禄教授进行“闭锁育王技术研究”,培养出新一代高产蜂王“浙农A系王浆高产蜂种”,年产王浆达到4600克,江山市风林镇凤五村一位姓徐的蜂农的王浆单产竟达7600克 蜂种改良引发了江山蜂业的一场革命,改变了江山蜂低效现象,蜂农收入大幅度提高,蜂农养蜂积极性倍增。全市蜜蜂从1980年9600箱猛增到1992年的25万箱。

1991年,中国养蜂史上暴发了大规模的爬蜂病与白垩病,江山75%的蜜蜂感染,15%蜂场覆灭。整个蜂学界都投入疗救病蜂中,但药物治疗疗效甚微。汪礼国心急如焚,他历时半年,奔波在赣、鲁、辽、黑等8省江山蜂农采蜜点做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爬蜂病与白垩病的发病病因是 环境太潮湿,蜂农不重视蜂病预防,蜂器具交叉使用造成感染等。他提出了综合防治法,并马上举办培训班进行推广。爬蜂病与白垩病得到遏制。花粉是蜜蜂的粮食,能否用饲料代替而把花粉留给人类 汪礼国打破昆虫饲料只能用植物性蛋白的传统,在花粉、大豆内加入动物性蛋白蚕蛹粉,配置出全国第一个人工花粉,这是中国养蜂界的一次巨大突破,人工花粉可使蜜蜂提高繁殖力17%。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很少考虑个人利益。他研制成功的蜜蜂王浆高产饲料添加剂的配方,有人开价30万元,他不卖,反而将成果在《蜜蜂》与《饲料研究》杂志上公布,让所有蜂农受益。在他带领下,江山蜂业飞速发展,现已有蜜蜂25万箱,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蜂业已成为江山的支柱产业,养蜂户发展到4476户,养蜂产值1.88亿元,经销加工产值1.34亿元,蜂业总产值达到3.22亿元。

冲破绿色壁垒

2002年1月29日,江山最大的蜂产品企业恒亮蜂产品公司的出口产品在欧洲被封存,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设置绿色技术壁垒制裁中国蜂产品的开始。绿色技术壁垒使江山蜂业受到沉重打击,损失500多万元,蜂产品严重积压。早在加入世贸组织前,汪礼国就在思考,中国蜂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就必须按照国际先进的蜂产品标准生产。为此,他于2000年开始着手制定蜂产品标准,他制定的县、省与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已经得到承认和实施。面对欧盟的绿色壁垒,他进一步按照国际标准修改国内的蜂产品标准;向全市养蜂合作社发出通知,提出应对措施;建立了“协会+合作社+蜂农”标准推广体系与“协会+合作社+企业”的质量监管体系,对江山80%以上蜂农进行培训。欧洲市场有机农产品很受欢迎,汪礼国马上带领企业开辟有机蜂产品生产基地,并邀请欧盟官员前来考察验收,江山因此在全国最早拿到了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此后,江山开始大量生产有机蜂产品,用绿色产品占领欧洲市场,同时开辟美国等新市场。技术壁垒使江山2002年上半年产值下降23%,但由于应对及时,下半年回升,全年平均仍比上年增长3.5%。时任衢州市委书记的蔡奇说,江山为突破欧盟技术壁垒立了头功。

与死神抗争

1994年,就在汪礼国的事业进入辉煌时期时,他得了癌症,并且已是晚期,医生断言他只能活半年。确知病情后,他冷静地面对,一边积极锻炼,一边大剂量服用蜂王浆。为了与死神争夺时间,病中的他坚持研究课题。病情稍有好转,他马上到野外采集数据。他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癌症,并在与死神的抗争中取得惊人的科研成果 出版了4部专著,发表了60多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奖21项,他还带领蜂农创立了日后受到中央领导表扬的“江山模式”――以江山市养蜂协会为核心,联结带动从事蜂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管理等单位和个人,形成以蜂业为主体,集科工贸、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20多年来,他为蜂农服务都是无偿的。汪礼国出名后,许多地方用高价来挖他,某市许以20万元年薪、大套住房、配轿车、安排妻女的工作与学习,但均被他谢绝了。汪礼国说 “我的根在江山,我的舞台在江山。”

编后

心中装着农民

农业科技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0多年,汪礼国以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为蜂农排忧解难。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榜样。

汪礼国20多年如一日,深入到蜂农中间,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他带去了先进的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带去了那种为了党的事业,为了蜂农的幸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的是见行动、见成效。希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向汪礼国同志学习,心中装着农民,工作作风实些再实些,身体力行深入更深入,真正多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