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派话剧京城争辉

2004-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正红旗下》 《长恨歌》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四台话剧近日在京亮相,无论是原创话剧《正红旗下》、《长恨歌》,还是搬演外国名剧《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都显现出海派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相比北京人艺的厚重和国家话剧院的恢宏,海派话剧更轻灵,更鲜活,显现出它的时尚感和多变性。但是近年来,海派话剧也注重开拓剧作的哲理性和深刻性,在剧目选择、舞台呈现和演员表演上都更具深度,引起京城戏迷浓厚的兴趣。

开掘文本,打造精致戏剧

“海派”一词以往带有一些贬义,给人的感觉是形式花哨,名不符实。但近年来,海派戏剧在保持形式的新颖别致外,还在剧作文本上下大功夫,力求剧作深刻动人。纵观这四台海派新戏,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文本精致,表现细腻。原创话剧《长恨歌》是由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以笔触细腻、心理描写见长,虽然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却并不激烈,这些特色都很难通过舞台剧表现出来。很多看过原作的人对话剧不太满意,但剧中的一些细节,如“李主任唱京剧诉衷肠”、“严师母打麻将排遣愁闷”、“老克拉泡师奶吐露真情”等纯粹戏剧化的情节,形成了对原小说的升华和超越,把对个人命运的哀婉叹息提升为对一个时代的调侃嘲弄,这是难得的黑色幽默。虽然剧情有些平淡,但静静体会,透过王琦瑶的一生,可以品味到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哲理。

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正红旗下》,描写了晚清旗人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转变和醒悟,深刻表现出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辛丑条约签订的那段中华民族不应忘记的晚清历史。此剧由剧作家李龙云历经15载改编完成,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这些八旗子弟玩来玩去把大清朝玩儿完了。该剧深刻地展示了清王朝是怎样从根上烂掉的,给人以震撼和深思。

两出外国话剧《蝴蝶是自由的》和《艺术》,分别是上世纪60年代的百老汇经典剧目和90年代法国喜剧,导演给予了原作充分的尊重,没有将它们中国化。前者讲述了一个盲人青年和邻家女纯真热烈的爱情,虽然其中表现的代沟问题在今天看来已是老生常谈,但剧中妙趣横生的情节和活泼机智的对话,仍让人忍俊不禁。最为出色的是三个男人出演的《艺术》,通过一幅白色现代派油画引发的三个好友之间的冲突,揭示了人与人交往中敏感、多疑、脆弱、互相寻求心理安慰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那种说真话会失去友谊,而友谊有时却要靠一些不伤人格的谎话来维系的事实,给人以感悟和启迪。演出中剧场里每两三分钟就发出一阵笑声,人们普遍感到,这是一出蕴含深刻哲理的优秀剧作。

舞台新颖,凸显海派特色

海派戏剧在舞台呈现上以善于出新见长。本次进京的《正红旗下》,在舞台上搭起一座4米宽、14米长的水池,寓意着老舍先生一生离不开水。由于地域和语系的关系,《正红旗下》没有刻意追求纯粹的京腔京调,四川籍导演查丽芳赋予了它恢宏大气的品格。《艺术》的舞台呈现则简约、朴素,白色墙板,白色沙发,只有墙上的不同画作表现出地点的不同,巧妙而独到。海派风格浓郁的《长恨歌》,其舞美设计传统又现代,与上海小姐王琦瑶不安分而又一生多舛的命运十分相衬。

海派演员表现出的实力令人难忘。著名演员焦晃扮演的老舍,温良谦恭,得到老舍家人的普遍认同。年轻演员张璐扮演的王琦瑶,年龄跨度长达50年,表演十分到位,将王琦瑶内敛而不张扬,富有心计却又屡屡失败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中由林栋甫、徐峥和郝平出演的三个男人令人叫绝。林栋甫被诩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超级外援”,他本人的职业是酒吧老板,他饰演的马克是个性情中人,清高倨傲,风度翩翩;以《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猪八戒而闻名的徐峥出演的塞尔吉是个很“烧包”的人物,花20万附庸风雅买幅画玩玩,买画就买画呗,偏偏还买不上色的,结果惹得旁人议论纷纷,把自己原有的好心情也搞得一团糟,徐峥演得投入、自信、激愤甚至有些神经质,令人发笑;最委屈的要数郝平,他饰演好人伊凡,手忙脚乱而又婆婆妈妈地周旋于两个朋友之间,一会儿声泪俱下,一会儿拉架挨打,虽然“窝囊”,却十分出彩。三个演员没有以故意的夸张来讨得观众的彩声,也没有以噱头来哗众取宠,而是按剧中人物的身份来尽职地表演,反而贴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此次进京展演,组成了强大演员阵容:扮演老舍的“莎剧王子”焦晃,梅花奖得主周野芒、朱茵、尹铸胜、夏志卿、蔡金萍,以及杨绍林、徐幸、许承先、张名煜、宋茹惠等名演员及香港艺人焦媛的加盟,堪称超豪华阵容。而他们的表演,也让人们尽情领略了清新、自然的海派风格。

南北交流,彰显话剧魅力

京沪两地戏剧近年来交流频繁,北京人艺曾携《茶馆》、《天下第一楼》等戏赴沪演出,国家话剧院的《生死场》在沪引起轰动,上话的《商鞅》、《股票的缘分》也在京城好评如潮。

一般说来,海派戏更具时尚性。但近些年来,上海戏剧工作者力求在深刻上下功夫。上世纪90年代,上话推出了雄浑大气的《商鞅》。此次进京的4台戏,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这个追求:本应由上演过多部老舍名作的北京人艺演出的《正红旗下》,这次却被上海人抢了先;法国女作家雅丝米娜・雷札的极富哲理的力作《艺术》,这次成为进京演出一大亮点。当然,《蝴蝶是自由的》和《长恨歌》则基本延续了海派戏剧的风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认为,上海的话剧要想有更大的发展,仅仅在家门口做戏是不成的,必须走出去。上海演员林栋甫称自己是以朝圣般的心情在首都剧场演出,期待得到首都观众的认可。而京城的戏剧界人士,也对上海同行的成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前来观赏、学习。

应该说这四台戏各有特色,可圈可点。但《蝴蝶是自由的》的激情表演被炒得沸沸扬扬,实在没有必要。这出百老汇名剧由香港导演李铭森执导,为了表现女主角的不拘传统,在沪演出时女主角有背裸戏,但此次进京,女主角身穿内衣裤,性感但不色情,台下观众反映平静。或许制作人出于票房考虑以“裸”为卖点之一,新闻媒体也跟着炒作,但对这台戏而言,则显得有些多余,更无关艺术宏旨,当然也无助于海派风格的定位。
《蝴蝶是自由的》


《艺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