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楚夫:技汇东西 静观万物

2004-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单三娅 我有话说

6月中旬,旅美画家蔡楚夫油画作品展在北京国际艺苑画廊展出。北京画界的精英人物来了,美院的学生也来了,他们想一睹临摹多年的画家的真迹。

蔡楚夫,国内的观众也许还不熟悉,但这并不

意味着您没有见过他的作品。在国际知名服装品牌POLO的专卖店里,都有一幅该公司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72大街街角总部大楼的画作,这正是出自蔡楚夫的笔下。1986年,POLO公司创办人POLO先生要把公司总部大楼画成一幅油画。重赏之下,大批画家蜂拥而上,但最后无一入选。蔡楚夫的美国经纪人闻讯把这位中国油画家的作品送上,结果一举入选。《纽约时报》当年曾于头版刊登过这幅作品,各时装杂志更是纷纷转载。

一眼望去,蔡楚夫的作品,既无美女,也不是时尚理念的展示,他钟情的是大自然。他的《雪》系列,在流水对白雪覆盖的河岸的切割下造成对比,看似随意而又出人意外,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他的《树林》系列,构图繁复而有层次,颜色绚烂而不奢华,既有印象派的色彩之功,又有表现主义的表现之力,还有抽象派的符号融汇其中。当然,所有这些,都服务于他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蔡楚夫出生于中国梧州,位于西江和桂江交汇处的家乡风景最早开启了他的绘画灵性。这位当年的“神童画家”,13岁时便成为广西书画研究会的会员。他早年学习书法,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学习油画,深受苏联肌体结构的严格训练。1963年,时年21岁的蔡楚夫的油画和国画作品就已入选全军第三届美展。他当年的代表作《军医到黎寨》在《民族画报》上选为“全国美展专辑”的头版作品。

1974年,蔡楚夫去了香港,其出众的才华使他先后成为杨善深、丁衍庸这些大师的入室弟子。次年,他便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中国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78年,他又来到享有“世界艺术之都”之誉的纽约。

初到纽约,他正赶上“照相写实主义”的末期以及“新写实”和“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于是他一头扎进了“照相写实主义”。当时,他一边教授中国画和人体素描,一边以照相写实主义的笔触描绘纽约的街头人物,这期间,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在纽约街头闲坐的街头老人――“纽约人系列”。这些作品很快在纽约艺术圈中引起关注,他也成为苏豪著名“OK画廊”的签约画家。

在作品获得POLO青睐后,蔡楚夫还推出了水彩作品《早春》,以原野上奔涌的溪流作为素材,在台湾展出后曾引起如潮好评,这幅作品后来被好莱坞大导演斯蒂芬・斯庇尔伯格的代理人收藏。1991年,美国著名杂志《读者文摘》将他的水彩作品《森林之歌》登上封面,再一次奠定了他作为风景画家在西方美术界的地位。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评价他:蔡楚夫先生在纽约――世界艺术的中心树起了自己特有的旗帜。他的绘画,以其深厚的哲学内涵、丰富扎实的技巧,为西方艺术界所关注。他的绘画,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又不失西方现代艺术的旋律,可谓东西方结合的一种方式。蔡楚夫说:“如果说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色彩则是油画的灵魂。”其实,在色彩之外,蔡楚夫的作品真正的灵魂在于他的东方的根。美国萨拉・劳伦斯学院艺术历史系教授菲利浦・歌德说,无论蔡先生是否意识到,他的绘画中依然再现出一种东方所固有的意识,由此脱颖而出的一种中国化的美国艺术让人钦佩。

旅法艺术评论家马泽霖说,蔡楚夫用东方理念和静观哲学来看宇宙自然,并用西方技法加以阐述表现,大胆筛滤自我文化而转换成国际语言,超越西方的物质观,追求东方的空灵味道。他的作品无不蕴藏着深沉的内在力量,那不可言状的神秘美笼罩了一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