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找德育新资源

2004-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童谣:贴近小学生的德育语言

童谣:清爽,明快,是诗歌,似音乐,蕴涵着时代信息……妈妈的怀抱,外婆的摇篮,月光下,草丛边,吟啊唱啊,吟了多少代,唱了多少辈。

然而,社会上却出现了个“灰色童谣”,面对它,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老师开始酝酿将《北京童谣》作为

校本课程引进学校。1993年,学校启动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并指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

《燕京八景》、《我是中国娃》、《庆七一爱党旗》、《早起问声长辈好》、《说到做到守信用》等北京童谣很快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手段。这学期,在“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创作了爱集体、守规则、讲文明、懂礼仪等既有教育意义,又贴近生活的童谣,在学生中广为传唱。

“小小花绢手中拿,各种姿态抖出来,一方花绢比灵巧,三根鸡毛赛技艺。”高年级表演的游戏童谣抖花绢、踢毽、跳花筋,锻炼孩子们头脑更灵活、四肢更轻巧,培养着学生谦让、合作的精神。

“手拿小包先站好,静心抖包秩序好”,“楼道拥挤真不好,找个角落我站好”,“秩序井然模范当,安全休息保健康”。于是,低年级风车似的追跑打闹的学生少了,安全意识提高了。

“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让童谣在校园里热起来,让课间活动丰富起来,营造出健康的道德文化氛围。

电影:贴近小学生的德育形象

拿人类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看,这是世界所有的教育家共同的教育思想。

人类最好的东西以前多以文字为主,电影问世以来,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综合营养的精神文化食粮之一。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播放了《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红孩子》、《开国大典》等几十部中外爱国影片。民族精神、爱国之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有助于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看电影《烈火中永生》,学生们的眼泪扑簌簌往下落,深深体会到五星红旗是用革命志士的鲜血染成,同时也唤起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考。

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触动了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所有的学生都热泪盈眶,深深体会到母子之间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母爱的力量,一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油然而生。

看影片《雷锋》后,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今天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什么?答案是: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言行一致、勇于奉献……

学生们的自醒自悟必将为他们良好道德的形成奠定基础,弘扬雷锋精神必将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

网络:贴近小学生的德育信息

网络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里收集有益的、健康的信息呢?

2002年初,学校开始进行网络建设,网上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我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成长》、《看优秀影视,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传文明信息》、“校园之星”、“自主雏鹰”、“教师寄语”、“学生天地”……无不让学生心动,学生在这方寸间描绘理想,畅谈未来。

非典期间,一个基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指导学生自我管理、丰富非典期间生活,融思想教育和提高孩子们的多种能力为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在空中展开了。“抗非典英雄谱”、“法学小博士”、“环保小卫士”,面对非典我想说……多个栏目让学生尽情参与,在了解、收集英雄人物事迹中感受民族精神,学写小故事、小儿歌,学讲故事、朗诵儿歌,学会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在非常时期,学生通过网络体会到了学习与交流的快乐。

春天来了,学生们将首都的春天用文字或摄影表达出来,在网上习作园地发布,表达了他们对首都的热爱。学生还在网上赞颂爸爸妈妈,相互勉励着做爸爸妈妈的贴心人。“开心果乐园”帮助排忧解难,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给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小窍门。

网络拓宽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充分认识它、利用它,使网络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德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