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合力创新谋发展

2004-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晓明 我有话说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兴组成部分,需要各有关方面不断探索,特别是协同创新、形成合力,才能求得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江浙沪三地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政府扶持肯投入,创新体制不动摇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首先体现

在投入方面,江苏省自2003年起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从2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同时推进投资体制改革,1994年就下发了《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贷款实施意见》,省财政在职教专项经费中增加300万元用于职教贷款贴息,至今已累计使用贷款近15亿元。浙江省2002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重点建设50个高职专业,投入1600万元用于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2000万元(地方配套2000万元)用于省级中职示范专业建设补助,投入2000万元用于欠发达地区骨干职业学校的建设。该省盛昌黎副省长说:“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投入对全省来说并不算多,但由于当时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都处于相对的‘低谷’时期,正因为我们看得准,动手早,抓得实,因此有效拉动了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关键是对后来的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先导促进作用。”上海市采取市财政投资一点、区县行业投入一点、学校各方面自筹一点,在改善办学条件中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发挥了放大作用,“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共投入经费14.2亿元,其中市投入1.6亿元、学校主管单位投入7.4亿元、学校自筹5.2亿元。各方面利用土地批租、盘活资源的政策,为学校建设积累了可观的资金。

三地还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使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江苏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政府对职教的统筹管理职能。据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介绍,他们于2003年成立了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推进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创新。上海市积极调整职业教育层次体系,构建普职渗透、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加快调整运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向集约型发展过渡。校企合作更是三地都在大力推进的办学体制改革的有益方式,已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这一方式不仅使资金投入有了更多的渠道和保障,更为学校解决了办学中面临的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短缺等难题,也为学生搭建了就业的桥梁。

学校育人重实用,创新机制求发展

在三地采访,学校领导们谈得最多的是,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实用人才,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为此,他们都在创新办学机制,寻找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符合职教规律的办学模式上狠下功夫。首先,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大量的经费建设,如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在实习设备设施上投入了1800多万元;上海市交通学校近年来加强和完善实训基地,力求与汽车企业发展保持同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先后为调整、更新和新建实验实习设备投入了3100万元。常州高职园区的现代工业中心更是计划投入1.5亿元的实训装备。许多学校还通过校企业合作,把实训基地建到了企业,使学生的实训完全与生产相结合。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各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引进“双师型”人才,常州技师学院明确提出,“十五”期间专业理论课及实习教师全部达到“双师型”标准,部分达到研究生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无锡职业教育中心校近年来一方面派出30多位教师到企业培训和锻炼,一方面聘请了30多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在师资这个环节上保证了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训指导,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

企业参与为发展,创新模式助育人

在三地采访,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和创新也十分重视和支持。如通过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对人才培养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仅江苏省就有1000多个这样的委员会,每年有50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工作。至于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参与学校的教学、实习,更是普遍的做法。浙江省的一批金融机构通过参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组建的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支持成员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修订,接纳学校师生的实践实习。

企业之所以热心于职教事业,是因为他们从自身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江苏东渡服装集团董事长徐卫民说:知识型、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特别是中下层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能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人才绝大部分靠职校培养,在东渡集团职校生占85%。如何使他们更早地了解和融入企业,就要从在学期间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为此,企业就应该以创新的思路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东渡集团就与张家港市的三所职校直接挂钩,参与教学工作,帮助学校发展,还设立了东渡杯奖学金。

正是由于各方共同努力,三地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江苏省20多年来职教培养人才400多万人,使全省初中高技术工人的比例提高到2002年的38:54:8。上海市过去十年全市新增户籍劳动力总数中,60%以上由职教输送。职业教育在满足一部分群众“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双重愿望的同时,还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贡献,浙江省去年农村职业和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民858万人次,其中转移劳动力与转业农民培训119万人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