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口支援让新疆教育迈上新路

2004-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本报讯200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贫困地区学校工程” 简称“两个工程” 后,新疆教育迈上了新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自治区教育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4年4月底,在新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支教的教师共有28

56人,其中来自内地的教师就有756人,支援单位达163个。内地学校与新疆结成“一帮一”对子133个,援助资金合计8100万元,捐赠图书56000册、计算机482台、课桌椅1500套,为新疆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内地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子,促进支援和受援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带入受援学校,提升了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山东省为例,从2000年至今,他们共派出两批342名教师来到新疆边远贫困地区教学,每人每周授课均在20节以上,使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袁晓军所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过去连正常的教学都无法进行,在山东支教教师的带领下,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流失的学生大量回流,全校已有4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500多名增至2300多名,高考、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大幅提高,成为当地最好的中学。

内地省区还启动了培训新疆教师的工作。来自江苏、湖北、天津和山东的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将新疆教师送到自己的学校培训。山东省已为新疆培训了106名高中数学和英语骨干教师;江苏省南通市派出多名名教师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培训了70多名骨干教师。至于让新疆教师去内地学校挂职、学习、考察的活动,可以说每月都有。用新疆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的话说是 援疆教师为新疆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注入了新活力,开创了新气象,已成为新疆教育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疆各族人民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前,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五所院校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及实施方案,为新疆高校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疆高校共向对口院校派出访问学者50人,派出青年教师84人进行单科进修,36人攻读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派出挂职干部17人,带动和促进了新疆高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新疆同时加大了自治区范围内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力度。2000年9月自治区就确定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对口支援和田、喀什、阿勒泰、塔城四个地区的40所中小学,并于2001年派出74名教师赴以上贫困地区学校任教。今年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等八个城市举办新疆贫困地区初中班,将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到大中城市学习,提高他们的水平。据统计,2000年以来,新疆共选派赴农牧区支教教师2100人。他们与内地援疆教师、当地教师一起潜心教学,为促进新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