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004-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姚紫成 我有话说
说起读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定论。读书分为粗读和细读,粗读可以泛泛而过,不必深究,倘若要精读,不仅要眼到、心到,还要手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古往今来,真正“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只怕是一种传说而已。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经常笔不离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手迹

。他在书上有大量圈画和批注。这些成为后人研究毛泽东的重要文献。历史上研究《资治通鉴》的专家学者甚多,但像毛泽东那样领悟、体会得深刻的,可谓前无古人。然而他又非一般意义上的史学家、文学家,如果没有他那样丰富的社会实践,包括长期斗争的实践、领导的实践、治国的实践以及渊博深厚的学养,批注再多,也悟不出如此深邃的道理来。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出版“批本”,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朱批”价值甚高。

读书有“疑”,方能有“悟”,这是读书明理的一大法门。读书多动笔,可以标示重点段落,可以记下疑难问题以便请教求证。心血来潮时,在书边写下几句,以表赞同或异议。日后重温批阅过的书籍,其乐无穷,别有一番滋味。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日积月累的批注是可贵的写作资料,其间的只言片语,往往是读者思考的闪光之处。

读书人的幸福多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读书不忘“烂笔头”,这种幸福的味儿、劲儿、神儿,是动笔之人才独有的。在动笔的过程中,与古圣先贤对话,领悟思想之“味”,就渐渐解脱了自己、慰藉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