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制度创新带来蓬勃生机

2004-07-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叶苗叶辉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2级的方恺今年暑假过后将进入建筑学学习。他提出转系申请时,因成绩位于中下游,多少有些担心。经特长学生转专业工作小组的审查,他成了第一批特长生转专业的幸运儿。

“只要具备特长,没有任何别的限制!”浙工大团委书记李昌祖6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自豪地说起他

们最新推出的这项制度。当然,这只是整个工大制度创新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制度创新这项改革已进行了8年。

几天前浙工大刚刚高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高考招生咨询中又被踏破门槛,全校洋溢着乐观的气氛。

从弹性学制开始

2000级工商管理的孙越去年就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她的同学现在才刚刚走完求职的艰难历程。2001年正式推出的弹性学制,尽管当时有争论,但孙越等人提前毕业的成功经历说明这项改革正在不折不扣地进行:提高班学生胡雍3年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南开大学研究生;管理工程系学生华才锋提前一年毕业,创立“简单雅思培训”公司。弹性学制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余地。

有103位学生因这项制度延长了学制。他们或因专业学习不合格,或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学业,或为了抓住机会而搁置课程。

“不用再担心留级之类的风言风语,”因母亲生病而耽误了学业的李盎觉得很幸运,“我还有足够的余地选择重新开始。”

“还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弹性学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师生们创造更大的教学空间和双向选择余地。”该校教务处长陈煜这样说。

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创新

在浙工大的创新教育实践中,最让他们自豪的是建起了“四位一体”――学生创新基地 创新基金 科研助手 创新社团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平台。目前该校拥有9个校级创新基地、300万元创新基金、41个科技型学术团体。

“我们原创的高精尖的东西太少,”校党委书记汪晓村说,“我们如果只重视科研,不注重人才培养,我们就与一般的科研院所没有什么区别。”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该校为这些创新基地一次性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立后每年投入100多万。这笔支出还在加大。

“学生可自由进入基地,完全免费,只要有项目!”李昌祖说。因为有了基地,工大学生可以年初立项申报,获取经费支持,年终拿出成果参加评比。据介绍,已有22%的本科生成功立项,自主科研。去年工大为本科生的立项就提供了43万元的经费。

“关键是他们找到了在第一线工作的感觉。”汪晓村说。他认为,要不断把前沿的东西介绍给学生,学生才会有竞争力。

该校还规定,只要通过选拔,本科生就有机会成为科研助手,从大一开始就在导师身边工作。

“事实上通过参与科研,还解决了一些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李昌祖说,1998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董晓伟来自山东,家境贫寒,在大一的时候被选拔为科研助手,一直在实验室工作。通过自己的科研劳动,不但顺利完成了学业,还被保送为研究生。

把改革延伸到教师

从下学期开始,工大的78名教师将实施挂牌教学,全校近2万名本科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的老师。

“要挂牌就难免有人下课,这很残酷。但不争当最优秀的老师,怎么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一位教师道出了心中的压力。

工大规定,每个学院至少推出1门面向全校或本院的挂牌课程,每门课至少有3名以上教师接受学生报名,学生报名人数不足15人的将不予开课。

事实上,压力对于工大教师已习以为常,挂牌选课不过是又多了一个挑战。工大是较早引进教师测评制度的高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要接受学生的打分,结果直接影响聘用和岗位津贴的多少。一开始这样的制度难免遭到一些抵触,但坚持到现在,该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测评体系。教师接受学生评分,学生也接受教师的评估,从而建立了“双向测评”机制,并一直运行良好。

“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判断”,汪晓村这样说。这次挂牌选课的改革,虽然对教师形成了压力,但是却再一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

改革不断推进

近几年来,工大制度不断创新,很多新鲜的做法也不断在吸引人们的眼球:部分课程实行“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聘请数十名“E路良师”在网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加大双专业和辅修的比例,对工科学生进行补充外贸知识的“3+2”教育模式……新鲜的改革模式不断冲击旧的教育体制,也推动着工大向前发展。

工大的创新教育已得到丰厚的回报,该校学生2003年获第28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赛北京赛区铜奖,学校排名19位,马尼拉赛区排名11位,并获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最佳组织奖;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列全国参赛高校13名;夺得CUBA浙江赛区冠军。

谈到改革,汪晓村表示要继续进行跨学院的平台建设,推动重点课程和重点教材的修订,并注重打通文理大类之间的联系,让工科的学生具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让文科的学生具备工科背景。

这所创建于1953年的学府刚刚在去年度过了他们的五十年校庆,如今的工大在创新精神的鼓舞下生机勃勃,跃跃欲试,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校门口庆祝获得教育部评估通过的大红横幅正迎风招展,仿佛也在昭示着工大上下更进一步的决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