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

2004-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志伟 我有话说

对于矿业,谢和平总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中学毕业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无书可读的他回乡务农。一天中午,随着一声巨响,就在他曾经挖过煤的乡办煤窑里,几个活生生的青年被瓦斯爆炸夺去了生命。

“那景象惨不忍睹 ”20多年后,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的谢和平,向记者讲述这段往事时,依

然是那样的沉重。他说,“正是这刻骨铭心的一幕,坚定了我探索矿业的决心”。

用知识改变落后,使矿山实现安全 恢复高考制度后,谢和平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矿大,选择给矿业界带来无数次灾难的岩石断裂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1985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他创造性地将分形几何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试图开辟岩石力学新天地。

这是一个国内外无人涉足的新领域,许多人很不以为然。一些领导、专家干脆直接告诉谢和平,你这个理论能有什么意义,还是到现场搞项目出成果保险。

缺少支持,谢和平并不灰心。此后十年间,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这个领域孜孜以求。期间,考上北医大的弟弟不幸瘫痪,52岁的慈母猝然去世,心爱的女儿因病永远离去……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

值得庆幸的是,1988年谢和平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别看只有3万元,却使我得以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几经周折,谢和平的一些科研成果陆续问世,英文专著《FRACTALINROCKMECHANICS》被国内外专家评为第三代分形研究领域的代表作。美国犹他大学、英国皇家学会等国外知名研究机构聘他为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多次邀请他前去讲学或合作研究。

即便这样,谢和平依然缺乏经费的支持。用他自己的话,“你搞理论的东西,不可能立刻有效果,人家自然不愿投资。”

谢和平依旧没有灰心。那几年,他白天在学校给学生上课,晚上回到家里继续搞研究,艰难地将研究继续往下做。

“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给了我一个实实在在的支持。”谢和平语气中充满感激。他告诉记者,在他事业最需扶持的时候,国家设立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当时尚在国外讲学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寄去了材料,没想到很快通过专家评估,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首批资助对象。

“1994年的6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谢和平说话的节奏明显加快,“这笔钱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们建实验室、招学生,针对采矿和岩土工程的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开展裂隙岩体的破坏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运用损伤力学、分形几何、非平衡统计力学、材料物理等理论,谢和平系统研究了裂隙岩体的几何形态、定量描述方法、断裂机制、统计强度、本构关系以及断层节理力学行为,建立了非连续裂隙岩体力学研究的新理论体系;他将理论成果创造性地用于解决煤矿开采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和设计了一套“顶煤弱化预爆破技术方案”,突破了国际采矿界公认的坚硬厚煤层不能采用放顶开采的技术瓶颈,提高了回收率;他首次应用分形方法得到了岩体断层滑移、沉陷量与节理空间分布、粗糙度的定量关系,提出用局部有限样本进行分形插值获得矿山深部断层表面形态的方法,成果在河南鹤壁矿务局应用后取得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效益。

近年来,谢和平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8年、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美、英、德、日等国的科学家称他是矿山岩体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科学家”。

“杰青基金是青年人成长的催化剂,它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自由探索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保障,我就是在杰青基金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采访结束时,谢和平不忘为川大的青年学者呼吁 “川大现有杰青15位,我希望能达到40位以上,这才与我们川大的学术地位相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