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探索

2004-07-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钟瑞添 周欣 我有话说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今天,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西部地区高校普遍缺乏中青年教学与学术骨干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在西部地区高校创办了“区 省 内研究学者培训的教学新模式”,证明了它普遍适用于经济条件差、基础

薄弱、经费不足的西部地区高校的教师培训,对快速提高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

西部与中东部地区高校师资状况差别很大

笔者对西部地区高校的师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研中发现:

西部地区高校尤其是一些专科学校教师素质普遍偏低。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少数民族居多,地域辽阔,资源开发潜力大,但信息较为闭塞,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滞后于中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例如,北京市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1%,而西部地区高校具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是20.3%,青海省不足6% 数据统计至2002年底 ,差别之大可见一斑。

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队伍断层严重,后继乏人。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中青年教师虽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高达72.18%,但学科带头人所占比例却很小。在教授队伍中,年龄56岁以上者占教授总数的73.7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授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有18所高校,60岁以上的有9所 数据统计至2001年 。

为了探索一条投资少、效益大、质量高,又能充分发挥西部高校现有学术优势的培训高校师资的路子,笔者构建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中青年教学与学术骨干培养新模式”。

大胆变革,突显课题的针对性

新模式给“区 省 内研究学者”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区 省 属高校的教学与学术骨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四项基本目标”,即通过一年的脱产学习完成知识更新、研究型创新能力培养、科研能力训练任务,以确定今后科研方向。新模式重新构建了由专业基础模块、学科课程与教学、学科研究创新三方面构成的课程体系。慎选导师是培养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的重要保证。我们选聘的教师均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造诣深、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新模式改革了过去传统的教师灌、学员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导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是讲思路、讲方法、引问题、重讨论,尤其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有新进展的内容展开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交融,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为了弥补西部地区学术水平的不足,新模式通过教育部人事司学术支边项目等渠道,广引名师,引导学员紧跟学科前沿。另外,每位前来进修的“区 省 内研究学者”都确定一名德才兼备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加大学员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课程呈现浓厚的学术气氛。

现代教育必须有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先进设备支撑。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建立了一个拥有56台品牌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使教师和学员能更好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学术研究,网上考试等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使“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师生双主体、参与式”的交互式研究性的教学转变,使学员活跃了思想,促进了学术研究。

为了监控培训质量,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度、方法措施的有效度、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新模式实行自我考评、导师考评和中心考核的三级考核制度。

实践突显新模式效果

学员经过课程与教学的训练后,教学能力普遍较高,由过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逐步过渡到具有继承与创新理念的研究型教学。这种转变,从教师的成长阶段来说,不仅缩短了在“独立工作、积累经验阶段”的探索,而且对学员的教育教学个性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学员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成了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来自梧州师专学员林明等人的《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研究》以及右江民族师专学员蒙神等人的《针对民族山区基础教育的特殊环境开展教育实习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均获2001年广西高校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五届研究学者共完成科研论文2415余篇,译著近30篇,论著82部,教材85本。例如,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年来共送培31名中青年教师。据该校统计的数据,这些学员进修后,现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4篇,完成科研课题58个,出版论著40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现在,该校的31位送培学员中,已经有2人晋升为教授,有22人晋升为副教授,占送培学员总数的77.4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