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宏观调控“抑热防冷”

2004-07-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我有话说

山东省在宏观调控中,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抑热防冷,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该升温的升温,该降温的降温,该稳定的稳定”。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低三高”的良好态势。

“抑热”与降温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一行到山东德州调研,在大坝水泥厂市场调查时发现,该厂生产的水泥价格比较低,究其原因,认为该企业规模较大,原材料比较便宜,因而导致一些小水泥厂都不敢盲目上马。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使价格比较规范,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部分产业过热过猛的情况,山东省出台了《关于防止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在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不符合环保规定、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程序的在建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对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拟建项目,一律停止立项审批。山东省对日产2000吨以下的水泥企业进行了关停,并且停建了所有在建的钢铁项目。

同时,山东认真清理整顿园区建设,严格用地管理。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增幅基础上,注重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用增量结构的优化促进存量结构的优化,进而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投资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市场取向渐趋一致。同时,投资主体还呈现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上半年到位资金就达3586.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2404.8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2.7%,成为推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防冷”与升温

山东省在宏观调控中“抑热”也“防冷”,既给过热的行业泼冷水,也给农业等过冷的产业加温,从而使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把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调整结构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今年以来,山东加快建立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采取贴息、配套、补助、奖励等形式,鼓励引导工商企业、金融、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农业、农村。山东要求农村信用社每年将储蓄存款的50%以上用于支持农业,山东农村投资摆脱低迷状态,增幅高于城镇,1至6月,全省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200.01亿元。粮食直补落实到位,全省直补粮农1664.5万户,农业税降低三个百分点。夏粮获得丰收,据统计抽样调查推算,小麦总产1585万吨,增长1.3%。同时,重点项目中长期贷款持续增加。特别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瓶颈产业贷款增长较快。信贷登记系统显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8.3亿元。

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高,工业生产在优化结构、产业升级中高速增长。轻工业增速加快,扭转了落后于重工业的局面,工业生产正逐步由偏重投资需求向满足消费和投资的双重需求均衡发展,制造业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30.4亿元。

“平衡”与稳定

缩短东西部差距,是山东借宏观调控之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头戏。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增强全省发展的整体优势 山东以青、烟、威为主体,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以济、青为核心,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战略,确定重点抓好30个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2月份,山东省在菏泽召开加快菏泽发展现场会上,就提出了东西联动、干部交流、劳动力转移三个大的举措。近期内100个项目中的第一批已经对接;交流的干部已经全部到位;东部企业提供用工岗位11.5万个,有7.4万人签订了用工合同。今年山东省确定省直部门、8个经济强市结对帮扶菏泽。济南、烟台、威海等与菏泽9个县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今年4月,山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利税、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收入等5方面增幅均高于东部半岛城市群。其中,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近七成;工业利税增长近五成;进出口增长六成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近三成。

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区域经济将逐步趋向协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