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强不息与和谐兼容

2004-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寅松 我有话说

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仁人志士作出过深刻的思考,给予理论的升华。但其中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兼容胸襟最为人们所称道。当人们比较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恒河和黄河古代文明的时候,都有一个共

同的结论,当其他文明已经数易历史扮演者的时候,以炎黄子孙为主体,团结和融合其他民族的黄河文明就像黄河一样,虽历经曲折跌宕仍然一泻千里,奔腾不息。如果我们把中华民族比喻为展翅翱翔的雄鹰,那么,爱国主义是它的脊梁,而自强不息与和谐兼容就是它腾飞的两翼。自强奋斗与和谐兼容,这些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可宝贵的品质,在白族中同样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武帝元封年间,就有叶榆(即今大理)人张叔,盛览跋山涉水,远赴四川追随司马相如学习经学及诗词歌赋。到南诏时,建孔庙,上层统治阶级“不读非圣之书”,甚至南诏王阁罗凤还将被俘虏的西泸令郑回聘为帝师,只因为“故西泸令郑回,唐官也。往?州破,为所虏。阁罗凤重其敦懦,号‘蛮利’,俾教弟子,得捶榜,故国中无不惮”。异牟寻即位后,先后送数千子弟到成都学习,使汉文化在南诏国境内广泛传播。元朝时候,先后到达云南的郭松年和李京,根据他们各自的耳闻目睹,写下了《大理行记》和《云南志略》,书中同时叙述了白族尊师崇佛,那些既通佛经又读儒书的“师僧”地位极高,“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这种自强奋斗的优良传承使白族地区文化昌盛,人文蔚起。明时四川新都状元杨慎遭贬充军大理后,先是被苍洱灵山秀水所陶醉,感叹大理“风花雪月”景色宜人。久居大理后,又为白族深厚的文化蕴藏所倾倒,亲书“文献名邦”四字予以褒扬。众所周知,明朝以前,作为云南主体民族的白族,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正是由于白族倡导亲仁善邻,热情好客的处世原则并作为基本国策影响着南诏国、大理国的内政外交。所以,南诏国、大理国不仅自己与中原王朝来往不断,还经常将当时缅甸等国使团带到长安,表演民族歌舞,加强文化交流。今天,云南少数民族居全国少数民族近一半,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这是白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影响极其深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