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献策

2004-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雏龙 我有话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前不久率专家考察团,深入黑龙江省部分林、煤、油资源型城市进行调研。他们认为资源型城市要依托现有资源,延长产业链,不失时机地调整结构和经济转型,尽管眼下困难不少,但只要观念转变了,体制搞活了,技术更新了,前景依然广阔。

结构失衡、资

源衰竭等矛盾突出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储备总量逐年减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长时期的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脱节,使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生态条件受到破坏。大小兴安岭森林蓄积量大幅度减少;大庆油田的森林覆盖率为9.1%,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面积达84%,地下水年超采量近1亿立方米,西部已形成55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地面沉陷,截至2001年,双鸭山煤炭采空区面积达116.6平方公里,沉陷区面积62平方公里,涉及居民2.1万户、6.8万人。另外,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也是问题。如鸡西市,开采煤炭产生的煤矸石达1亿多吨,每年正以600万吨的速度递增,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且污染了环境。水资源也遭破坏。由于生产环节需大量用水,地下水每年超采近1亿立方米,大庆市西部已形成55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

下岗失业人员多。截至2004年4月,鹤岗市有下岗职工8.15万人(含鹤矿集团),全市的再就业率仅为45%。大庆市石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64.3%,目前有8.9万人需要就业。人才结构单一和运输不力

资源型城市的技术人才总量并不少,但结构单一,如煤矿城市或石油城市除了煤矿和石油的工程技术人员外,其他方面的人才很少,因此在发展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走向市场化时受到制约。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七大问题: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问题;满足国家的资源需求与发展地方经济的问题;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与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需求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问题;矿山(森工)企业的区域封闭与对外开放的问题;职工下岗失业增加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问题。

铁路运输无保障。黑龙江省的原煤、原粮、原油、原木,体积大、运距长、价格低、市场单一,关键月份的铁路运输兑现率只有25%,由于运输原因,招商引资困难。此外,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也是经济滞后的一个原因。

体制改革、延续资源产业链是关键

农工党中央考察团的专家认为:深化资源型城市体制改革很重要。首先,以资源开采权拍卖、资源开采企业股权出让、资源探矿权出让等形式吸引外资和民营企业加入,以此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资源的开发结构。还有,用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沉陷区的治理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延长资源产业链是扭转资源衰竭的良策,应从六方面着手:一,采用先进技术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特别注意共生性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二,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扩展产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增加资源的附加值,为经济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将新探明资源的开采权,优先交给资源枯竭型企业开采,实施在异地开发中的职工再就业。四,将资源税转成资本金投入新井建设,或用来设立矿业勘察风险基金,支持普查、详查和精查,寻找新矿源。五,对于贫矿、贫油类资源的开发,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适当降低税率,甚至考虑免除资源税。六,解决一些资源型城市资源开采的具体困难。

资源型城市政企分开是当务之急。比如伊春市现行体制是市政府和林业管理局政企合一,从成立起就由企业办社会,不仅办文教卫生,甚至办公、检、法,严重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超采现象屡禁不止,监督、管理疏松。

图为蒋正华率农工党中央考察团在大庆市石化总厂调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