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齐心聚力筑“屏障”

2004-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张琪 牛风田 我有话说

从2004年初春开始,从上到下,从机关到企业,从学校到社区,山东省掀起了建设“平安山东”的一股热潮。“平安”,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外在保障,没有安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建设“平安山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出重拳整治治安

“‘平安山东’不仅仅是个口号,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社会治安上,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平安。”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加强“严打”整治斗争,牢牢控制治安局势;加强治安防范,落实管控措施。山东省济南市为推进“平安济南”建设,着实下了一番工夫。他们开展了重点打击抢劫、抢夺、盗窃和霸痞滋事等多发性犯罪活动,强化了治安管理,对清理出的171处出租房屋进行了整顿,为济南市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建“平安山东”,并非易事。山东是个大省,需要更明确的目标、更周密的计划推进“平安山东”的建设。2004年2月26日,山东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建设“平安潍坊”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建设“平安区县”、“平安乡镇”、“平安社区”等活动,到2005年,全市所有区县达到“平安区县”的标准,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真正把潍坊建成全国最稳定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半年多来,山东各地通过开展“严打”斗争,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范体系建设,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有效遏止了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维护了山东的政治稳定。1至6月份,全省刑事案件升幅逐月下降,比全国低3.3个百分点,到省里上访的人数也逐月减少。

下大力抓好基层

今年是建设“平安山东”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基层工作是工作中的重要一步,在全局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为此,菏泽市把抓基层、打基础、强队伍作为平安创建活动最重要的措施来抓,把目标、责任、措施全部落实到基层,确保平安建设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农村平安建设,是“平安山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以上,因此,搞好农村的稳定是天大的事。并且农村与城市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当前,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流窜犯罪和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已占全部犯罪案件的80%。为此,山东省坚持农村、城市切块抓,城乡一体,整体推进,通过分类指导、分布实施,推动农村、城市平安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真正从整体上保障“平安山东”建设。同时,山东各地也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具体目标。威海市提出,到2005年底实现“十个全省最低”、“三个明显下降”、“六个不发生”;聊城市确立了“六无、六低、六个全省前列”的量化指标;滨州市按照“高定位、高标准、争一流”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七个零指标”、“七个较低”、“七个位居全省前列”等“三个七”的工作目标。

建体系确保平安

“平安山东”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涉及层面多。山东省东营市注重加强与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的密切协作,专门召开由油田、军队、院校等系统参加的协调会议,成立油地军企校创建小组,凝聚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维护区域稳定一体化工作措施,并加大资金投入,先期列支1500万元,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

围绕总体目标,济南市槐荫区从完善领导机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建立了区、乡镇办事处、村民居委会三级信息网络,采取定期排查、随时抽查和专项排查等方式,摸准各类不稳定因素,对发出预警的矛盾纠纷,立即组织责任部门调查处理,同时实行奖惩并举的措施,激发和调动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积极性,维护了社会稳定,成为“平安山东”的有力保障。

目前,“平安山东”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全省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生活稳定,经济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山东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平安山东”不仅保障了山东的平安,而且有利于全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平安山东”建设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