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龙乡回眸“将军渡”

2004-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这是黄河故道上一座年轻美丽的城市。短短20年间,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楼房代替了荒丘,绿树鲜花锁住了漫天风沙,坚持城市生态学指导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使这里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相继摘取了“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桂冠,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

境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奖”。

这就是河南省濮阳市,由于迄今最早的龙的图案在这里发现,又被称为“龙乡”。

拥有花园城市的龙乡人,最引为自豪的却是家乡的“将军渡”。在濮阳,接触到的干部群众,几乎都熟悉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

“那年我23岁,渡河时当舵手,最多时一夜冲过七八个来回 ”在濮阳台前县孙口村,80高龄的王怀信大爷一腔豪情把我们带回当年。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决定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能否顺利渡过黄河天险,成了这一战略举措的关键。当年2月,解放军为此在寿张县,即今天的濮阳市台前县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刚翻身的农民全力支援子弟兵,4个月内就造船400多只,2300多名水性好会撑船的青年参加了“水兵连”。6月30日晚开始渡河,对岸有敌人炮火,天上有敌人飞机,水兵与解放军一样毫无畏惧,还开展立功比赛。一船船战士迅速到达对岸,一夜间,国民党精心布防、自诩足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务全线崩溃,其间有国际评论 “东方马其诺防线失守了 ”刘邓大军短短三天强渡黄河后,迅速收复了黄河南岸广大地区,开辟了鲁西南战场,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个半旅6万余人,继后越过陇海铁路,在大别山的33个县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迎来全国解放的曙光。

如今的“将军渡”,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距当年中心渡口孙口码头200米,一尊青色石碑矗立在大堤之上,朱红大字分外醒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孙口渡河处”,老“水兵”王怀信自发充当了这里的守护人。他告诉我们,每年的清明节、建党、建军节,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来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站在这里远眺黄河,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被刘邓征服的天堑已成通途――

1995年建成的京九铁路孙口特大桥横跨波涛汹涌的黄河两岸,全长6685米,是亚洲最长的双线铁路桥,投资3.2亿元的孙口公路大桥,已全面动工建设。在此之前的1988年,孙口乡与对岸的群众就集资300多万元,搭建了这里的第一座浮桥――“将军渡浮桥”,之后的十年间,台前境内60多公里的河段上,陆续建起9座浮桥。交通事业的彻底改观,极大促进了沿岸的经济发展。仅孙口、孙庄一带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自卸车数百台,穿梭于黄河两岸运送沙石,孙口因此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沙石集散地。孙口乡境内还建有濮台铁路、京九铁路物资转运站,年转运能力达160万吨,成为京九大动脉上一个重要物流中心。已成为全市先进乡的孙口乡,亦得益于“围绕京九做文章,突出重点抓工业”的工作思路。利用便利的交通和“红色知名度”,建起孙口工业园区,目前已有40多家工业企业在此落户,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就有5家,3家获得产品外贸进出口权。园内的雪鸟羽绒集团拥有国际先进的分捡、水洗生产线,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富路。

由“将军渡”返回花园城龙乡,一路上,不时有“将军渡小学”、“将军渡商店”、“将军渡大桥”的名称从路旁闪过,“在濮阳人心中,‘将军渡’是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市委书记吴灵臣的话使采访中的片段再现眼前 兴建京九铁路时,濮阳老百姓腾出自己的房屋、捐出自家的木料支援工程建设,使大桥提前100多天竣工;去年7月,新的铁路大桥施工处遭遇突发大水,当地干部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与河务部门配合,将包围在水中的建桥工人一一解救出来;濮阳市绿化工程关键时期,市直有关部门的党员干部自发组成团队,吸引数千群众参加,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劳动,植树种草,使城市四周128公里道路和340公里的沟渠全部绿化,形成环抱城市的绿色屏障……

在新的黄河公路大桥工地,建桥工人竖起的一幅巨大标语,诠释着这块红色土地上沧桑巨变的内涵 将军雄风犹在黄河波涛何所惧,众志成城绘制钢铁彩虹留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