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邓小平的远大眼光和科技情结

2004-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蓉 我有话说

特邀嘉宾:徐冠华科技部部长

张玉台: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韦钰:教育部原副部长

缘起

李政道先生曾评价邓小平是“眼光很远大”的人。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大

决策,体现出他作为伟人洞悉未来的远大眼光。今天,徐冠华、张玉台、韦钰从自己长期从事科教管理工作的角度,畅谈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科技情结。

一位站在历史高度的伟人

记者:今天,大家都在引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可在他提出“科技是生产力”这一思想的1975年,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技术的氛围,小平同志确实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

徐冠华:小平同志是最富有现代意识,也是以突出的务实和果敢作风著称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他从近代世界和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认识到一个朴素的真理 没有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早在1975年,他就提出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且明确指出 “如果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科学研究是个大问题,要好好议一下。”在他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系统起草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汇报提纲 》。这个提纲后来受到“四人帮”的攻击,被当作小平同志搞“复辟”的两大“毒草”之一来进行批判。但是,小平同志始终坚信科技进步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至关重要。1977年再次恢复工作之后,他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上任伊始,小平同志就召开全国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开了三天,七十多岁高龄的小平同志全神贯注地倾听了全部发言。这充分表现出科技和教育工作在小平同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直到今天,许多老同志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无不为小平同志的忘我精神所感动。

张玉台:邓小平同志高度关注世界高科技发展,关注高科技竞争。在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基础上,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他深刻指出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主力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一定要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贡献一切。

韦钰:小平同志是一位伟人。他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的第一批出国留学生,那时,我国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百废待兴,而此时邓小平就把留学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大家都经常谈留学的事情,而当时全社会对留学还不太在意。我当时被通知去参加培训,接着就是考试,和第一批赴西德的50人一起出国。邓小平在规划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时,已经预见到经济建设对大批人才的需求。他指出 “我们不仅要派留学生出国,而且要派大批的留学生出国。”由此,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大批留学生开始走出国门,融入到国际科技竞争的大潮之中。为了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参与国际交流,我国又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留学的政策,包括允许带家属、允许延长留学时间等。许多政策都是在邓小平亲自指示下作出的。

呕心沥血发展高科技事业

记者:回顾我国高科技的发展路程,每一步都是在邓小平亲自关怀下走过来的,许多重大项目决策和科技计划的制定,都是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不但批准了李政道建议的开展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还亲自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工程奠基。当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呼吁制定高科技发展计划时,两天后,小平同志即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强调“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这便是著名的“863”高科技计划的来历。从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谈话到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事业,可以说,在小平同志身上一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科技情结。

徐冠华: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作为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古代文明的伟大国家,却在西方此起彼伏的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大潮中,迅速陷入衰败以至屈辱的境地,这一历史教训十分惨痛和发人深省。邓小平同志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百年的兴衰浮沉,经历了中华民族近代最为惊心动魄的跌宕起伏。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毕生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尽快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富裕起来。我们清楚地记得小平同志那句感人肺腑的话语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怀,使他的思维敏锐而自觉地指向了科技。

韦钰:邓小平同志指出,高科技发展,“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具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在他的关怀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高校在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上进行了积极调整,使得我国具有强大综合科技实力的高校不断进入到国家科技创新的行列,成为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由于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模式,把科研从大学中分离出去,1978年以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建成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从此,我国高校的科研得到了很大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学校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科研的主力军之一,一批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而崛起的高科技企业,在我国高科技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玉台:小平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发展,也一直给予了亲切的关怀。粉碎“四人帮”不久后的1977年6月29日,钱学森同志约访周培源同志,就“文革”中被迫中断活动的科协及学会如何恢复活动交换意见。钱学森同志说 “我想到科协和学会,这是能起横向作用的组织。它能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把同一专业的科技人员组织起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样,科协和学会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它和我们能不能更快地赶超世界水平有很大关系。”8月,出席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的沈其益将钱学森和周培源会面谈话的简报呈送主持会议的小平同志。 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中共中央于9月发出的《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必须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科协和所属学会恢复工作和活动。

大力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记者:在小平同志关于科技的论述中,有关人才的论述份量很重。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指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嘛。”这些温暖的话语,让多少科技人员因十年浩劫而封冻的心灵如枯木逢春,重又焕发了创造的激情。小平同志对人才的一系列论述,有力地推动了在全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徐冠华:在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中,科技、教育、人才是三位一体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总目标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用世界和未来发展的战略眼光考察人才问题的结果。1984年,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说,“决定”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几个字。1985年,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张玉台:小平同志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长远的根本大计。”“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1978年3月18日,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一著名论断,昭示着科技工作者思想上的新解放,也成为我国科学春天的重要标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