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谈人的素质

2004-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袁凯 我有话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它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和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是指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人的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
三大子系统,即身体素质系统、心理素质系统和社会素质系统。

人的身体素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生来就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它是人的“物质”系统,是人体构造的抽象概括。它像工业经济中的固定资本,是新价值形成的载体,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素质指主体人在改造客体、认知客体过程中的文化积淀与心理积淀。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安全阀门”。人的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教育与灌输所具备的与该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属性,它还可细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内潜素质(沉淀在心理深层的文化潜在意识)与外显素质 外部表现出来的从事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等等,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的社会素质。

人的身体素质相当于动力系统,心理素质相当于平衡系统,社会素质相当于启动器,是指标和控制系统。这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不可相互替代,共同构成人的素质的完整图景。人的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完善与提高的。当然,人的素质的健康发展,不是某一单项素质的跃进,而是人的素质内在构成要素协调一致、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的素质的综合效应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与人本身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现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通过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人有了一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便有了适应环境,从事某种活动的可能性。人的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取得的,因此它也是会失落的。只有当它被用来确立和增强自身的位置并能动地改造世界时,这种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就人来说,人的这种能力受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影响和制约。因为主体人是由身体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构成的,是身体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统一。人们经常谈论人的素质的高低,实际上说的就是人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大小。可见,所谓提高人的素质,实质上是说要增强人的主体性,提高人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与能力。

近年来,我们对人的素质的认识与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远没有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程度。对人的素质的认识与研究,无论从广度讲还是从深度看都是十分有限的。从深度看,对人的素质的认识与研究还仅仅局限在认识几条“基本素质”上。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与研究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内潜素质与外显素质作用与功能充分发挥的内在机制。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历史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马克思语)。现实的中国人是中国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和结果,是带着中国历史积淀在他身上的素质去设想和建设未来的。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主要的动力只能是人的素质即人本身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事实和逻辑、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深入研究人的素质问题。因为:其一,在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人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承受者,更重要的是实施者,其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现代化的式样、性质和速度,影响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其二,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教训是:真正的贫困不是资源,也不是财富,而是人的素质低。其三,国家固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管理形式以及教育制度等“硬件”,但如果缺乏高素质这个“软件”,即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那么,悲剧性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国民是现代化的国民,它的工作人员、经济管理人员以及文化教育人员都具备与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素质,它的经济才能真正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也才能实现。对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只要我们不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每一个问题透过其物的表面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都是人的素质问题。所以,能否普遍地提高人的素质,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人的素质是资本,而且是第一资本,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本的观念;树立加大对提高人的素质的投入,是最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人的素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深化与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