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践小平理论 建设美好广安

2004-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长安 我有话说

无论从成都还是重庆去邓小平同志故里广安,一进入辖区,满目山青、水绿、禾壮,一栋栋独具川东民居特色的新建农家小楼或小院嵌映其中,尽显广安的飞跃发展和巨大变化。到了市区,驻足无异于沿海现代都市的广安新城,联想几年前人们对它偏远、贫穷、落后的印象,给人以震撼心灵的感受:广安的发展速度神奇!

何来神笔书写了广安神奇发展速度之大作?来自于广安人民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实践,用广安人的话说,来自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广安实际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培育支柱重产业,直击发展核心

广安资源贫乏,但是有煤,他们通过改革,三年把煤炭产量翻了一番,增加15亿元的产值。靠煤办电,把发电量从50万千瓦增加到300万千瓦。他们还引进境外资金,利用当地资源建起5个年产100万吨以上的水泥厂,解决了发展必须的能源和建材。以年产25万吨啤酒厂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和利用区位优势为重庆汽车业配套的汽配业,也在近三年逐步形成。

过去广安的旅游收入几乎为零,却有“双枪老太婆”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根据地―――华蓥山石林天然大盆景,锁在深闺无人识。市里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引资开发,一年形成近30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与邓小平纪念园连成旅游链。2003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活脱脱创造了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并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强基固本重基层,夯实发展基础

广安是养猪大市和劳动力大市,市里把发展猪业经济和劳务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之路。

近几年,广安建成猪肉加工龙头企业124个、饲料生产企业2户、生猪良种繁育场124个、生猪运销组织19个,形成了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猪产业链,每年给全市农民平均每人增加50多元净收入。把劳务输出纳入产业经营,380万农业人口,近120万人外出务工。全市115个劳务基地,培训、组织输出、跟踪维权,环环紧扣。“我从小平家乡来”――“广安劳务”品牌叫响全国。2003年,全市劳务收入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6元,比2002年增加了143元。

农民富裕了,有了向城镇转移的条件,全市50个小城镇结合各自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城镇建设,以减少农民,富裕农村。三年来,广安拓展城镇规模2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了3%,11.8万人告别了农民身分。

发挥优势重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广安3年招商引资履约项目达1813个,到位资金100多亿元,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广安。他们不只是带来了有形的厂房、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新观念、新机制和倍增效应。希望集团启动“万千饲料工程”,几十万农民依附这条生猪产业链奔小康;引进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使298户举步维艰的国企因外力驱动而提速冲关,顺利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一倍多。

标本兼治重环境,增添发展后劲

中外游客到广安,无不对这座“变戏法似出现的环境优美、整洁亮丽的山水园林城市”赞叹不已。过去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西溪河变成了碧波荡漾、绿荫相映的观光休闲长廊;过去,破败不堪的街道闹市区里分散的洗车场、小食店十分扎眼,现在变成了草坪、花台和宽敞的大道;思源广场、思源大道和830亩生态园林式邓小平纪念园,成为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的“天然纪念馆”。

快捷的交通、畅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汇聚了八方人气,必将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广安,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