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辩证看学历

2004-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我有话说

在世界科技史中,我们除了看到许多高学历的科学家以外,还能看到不少并无多少学历却同样创造了非凡成就的人。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而开辟了“蒸汽动力时代”的瓦特,原是一个仪表修理工;因电磁理论的创立而开辟了“电气时代”的法拉第,是一家书籍装订厂的订书匠;因发明了车床而开辟了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械文明

时代”的莫兹利,原是一个铁匠。蒸汽轮船的发明人富尔顿,年轻时是一家珠宝商店的学徒;蒸汽机车(火车)的发明人史蒂芬逊,原是一个乡间的放牛娃,17岁以后才在夜校接受了扫盲教育;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也没有可以示人的高学历,哥哥威尔伯10岁就因故辍学,弟弟奥维尔也不比哥哥的学历高;被称为“宇航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中学时代便失学,后在图书馆自学一些知识,因而自称上了“图书馆大学”;鼎鼎大名的爱迪生是列车上的一个报童,一生做出了1000多项发明。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发明人毕?,原是一个雕版工匠,因而被称为“布衣发明家”;当代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只有一张高中毕业文凭;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华罗庚也只不过念完了初中。

这些事例说明,学历并不是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的决定性因素,学历的高低更不代表创造能力的强弱。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不会因为学校生活的结束而终止。学校是传播知识的主渠道,但却不是唯一的渠道。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学习也很重要。没有一个科学家的知识完全是从学校学来的,也没有一个科学家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学来的。因此,我们既不能否定高学历与高知识量的联系,又不能在低学历与低知识量之间划等号。这便是事物的辩证法。

无数事实证明,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人,除了要有相应的基础知识,还必须要有研究的热情和创造的冲动。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获得,而研究的热情和创造的冲动却不能依靠老师来传授。它不只是高学历人群才具有的品质,而是个人阅历、对事物的敏感、坚韧的毅力及环境的影响、榜样的启迪等多种综合因素的体现。这或许正是那些低学历的人也能获得成功的法宝。

上面列举了这么多学历不高却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并不是要否定追求高学历的合理性,更不是要否定通过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来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必要性,而只是希望表达这样一个想法:在我们清点自己的人才库时,切不可只把视线集中在那些高学历的人群身上;在我们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切不可只想到学校培养一条途径;在我们吸纳人才时,切不要犯唯学历论和唯文凭论的错误;年轻人在高考中失利了,切不要悲观失望,以为就此断送了前程。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事实上,在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技术农民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资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来的王崇伦、倪志福等是一些例子,新近表彰的许振超也是新时代的一个工人发明家的典范。支持和鼓励那些没有取得高学历的人群奋发有为,为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应当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得到的一个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