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蜜蜂采来的故事

2004-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河北省开滦一中副校长 张丽钧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河北读者张丽钧的来信一定会唤起许多人心中对《读者》的美好回忆。来信说出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千千万万个家长的心声。我们的出版业、期刊业应该向《读者》学习。

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读者》,20余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不懈追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该刊月发行量800万份,居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发行量第四。

《读者》成长、壮大之路向我们证明,文化产品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刊物的发展自觉地融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之中。只有传播先进文化、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的传播,才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才能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真正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光明日报编辑部:

我是来自唐山的一名读者,也是《读者》杂志的一名作者。我的心中珍存着许多与《读者》有关的故事。因为《读者》的徽标是一只美丽的绿蜜蜂,所以,我将这些故事称为“绿蜜蜂采来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唐山市开滦一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烦琐的家庭生活使我很快就羞于说“理想”这两个字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同事那里读到了一本叫做《读者文摘》的杂志,一下子就被她至诚至真、向善向美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当时心中就有个羞怯的声音在说 “我也要试着写写像这本杂志上所发表的这么‘好看’的文章 ”大约过了一年的时间,我的一篇题目为《卸装之后》的小文章被《读者文摘》转载了。想不到的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千里之外读到了这篇文章,他特地写来一封信,盛赞我的文章有了他“意想不到的”的巨大进步,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就这样,我开始努力地追求失落已久的文学梦。而在这期间,《读者》也成了我不离不弃的挚友。我阅读,我写作,十几年来,我写了4本书,有30多篇文章被《读者》杂志转载,2003年,我荣幸地成为了《读者》百名签约作家之一。我以为,阅读对人生的改变不是朝夕之功,年深月久了,外在的文字就内化成了一种令人无法拒斥的力量,提升心灵,香泽周边。一个搞评论的同学对我说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你所写的文章几乎都是地道的‘《读者》体’。”我听后笑答 “何止是文章,我还要努力追求‘《读者》体’的人生呢 ”

我的儿子也是《读者》的忠实读者。新的一期《读者》到了,他往往要抢先阅读。我常想 其实,《读者》也有母亲般的功用呢 母亲来不及叮咛的,《读者》叮咛了;母亲没有想到的,《读者》率先想到了。儿子曾写过一篇作文,得了比他的期待要低得多的分数,他拿着作文卷子说 “真应该找《读者》给评评理去 ”巧的是,时隔不久,《读者》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当年高考被判低分的优秀作文,儿子激动万分地拿给我看,说 “看,这个姐姐的妈妈多有勇气,敢让《读者》给评理呢 ”我认真阅读了那篇作文和那个妈妈写给《读者》的信,知道了那个考生如我儿子一般是吸吮着《读者》的乳汁长大的,所以她的文章中透出了理性的光彩与感性的芬芳。虽说那个孩子高考遭遇低分,但我相信她不会被打倒,因为《读者》还曾给过她可贵的韧性。作为一个母亲,我愿天下的孩子都能通过一种智慧的阅读,读出一副好心肠,读出一副硬骨头。2003年8月,我应约到兰州参加《读者》与百名作家的签约仪式,我将儿子带到了他心中的圣地――《读者》编辑部。他每天都认真地趴在宾馆的床上写日记,记下他生命中重要时刻的点点滴滴。感谢《读者》,帮我塑造了一个健康、快乐、优雅、无私的好孩子,他独走天涯我不会牵肠挂肚,他偶尔失利我不会悲伤痛苦,因为我知道伴着《读者》长大的孩子不容易变坏,伴着《读者》长大的孩子也不容易被打败!

作为一名校长,我自然愿意看到自己学校的学生个个成人成才、成名成家,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多思多智,有情有趣。但是,现在的社会对孩子们诱惑太多,而孩子们又大多不具备选择的能力,于是,他们介入了各种无聊的游戏与无聊的阅读。这无疑是让人万分痛心的。我要求我校的语文老师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学生们读《读者》,读完之后还要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议一番,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去亲近那些高尚的思想和不俗的人物,让他们先对这些思想和人物产生好感,然后再期待他们拥有这样的思想,成为这样的人物。在2003年非典期间,我们的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封校期间,我亲眼看到了极其感人的一幕场景。有两个高三年级的男生跑到校门口,对着门板的缝隙朝马路对面的报刊亭大喊:“《读者》!《读者》!”对面报刊亭中的人分明听到了这边的喊声,却因仅有一人守摊而无法将杂志送过马路。这时候,一个正骑车赶路的中年妇女停了下来,支起车子,到对面的报刊亭中买了两份《读者》,送到了这两个男生的手中。这样感人至深的、温情洋溢的一幕,我铭记了;那个卖报刊的人铭记了;传递《读者》杂志的中年妇女铭记了;而我的那两个学生,更将深深铭记!《读者》在人心中种下的,既有今天就可以开放的花朵,也有明天才可以发芽的种子。我多么希望能借用《读者》的眼光,将更精粹的文章集中推荐给中学生去阅读。善解人意的《读者》果真就面向中学生推出了一套“《读者》读本”,从初一到高三,每年级一册,而我本人还荣幸地成为了初三卷的主编。为《读者》做事,我的心中会充满一种难以言状的神圣感,我知道这缘于我对“办了一份美好的杂志的一群美好的人”的由衷服膺和无限感佩。那一份美好的杂志是学生的老师,也是老师的老师。她是我们师生一份共有的精神依托与精神期待。

“绿蜜蜂采来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读者》所给予我、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的资财是我们终身都享用不尽的。我的学生说:“这是一份可以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杂志”。而我说:“因为有人用了心,所以有人放了心。”感谢《读者》!感谢看重、支持《读者》的人!愿这份使我们心心相印的优秀期刊越办越好,遍地开花!

河北省开滦一中副校长张丽钧

新闻背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