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地之间 莫贵于民――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2004-09-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开始,共产党人就最讲以人为本。那句“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誓言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冲击,许多人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等,往往冠之以“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立刻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必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所说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都与以人为本有关。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的社会发展目标体系,它相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目标来说,是又一次质的飞跃,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政治和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也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既要关注近期指标,也要关注远期指标。一句话,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根本而长远的目标。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般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并把国内生产总值看成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惟一指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等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片面追求这种增长会带来发展失衡、环境污染等许多严重的问题。实践一再证明,如果人类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那将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经济、社会和人类本身都很难健康持续发展。于是,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仅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不够的,经济发展应该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才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创造的美好的生存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必须澄清的几个模糊认识

当前,对于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仍有一些人持有疑问。

比如,有人说,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了,现在提出以人为本有什么新意呢?

其实,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有本质的区别。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反映出古代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疾苦的体察和对民众力量的一种认知。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减轻百姓之苦。同时也要看到,这种民本思想必然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第一,在古代,民本思想被视为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的手段,是一种“驭民”、“治民”之术,是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提出的。第二,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民、亲民同时又有畏民、愚民倾向,甚至把人民群众看做是无知无识的“群氓”,或是供君王驱使的“牛羊”,与民主精神完全违背。即使是所谓“重民”、“亲民”,也是把它看成是对老百姓的恩赐。因此,这种民本思想是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矛盾的。这与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发展史上,也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还有人认为,西方早就提出人本主义的观念了,同我们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有什么区别 我们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也大不相同。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人本主义亦称“人本学”,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在哲学上,通常指那种抽去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仅看做一种生物的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的费尔巴哈。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人看做纯生物界的人,不懂得人的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把自己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人本主义”。针对这两个人的观点,列宁曾鲜明地指出,他们主张的人本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应该说,人本主义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它强调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强调保障个人权利、反对封建特权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性”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准绳,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作为维护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工具,这就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对立了,也同我们党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完全是两码事了。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从社会历史现象中找到了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如果不是从字面上而是从实质上来理解,应当说,“以人为本”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提法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完全一致的,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是完全一致的,而同西方人本主义则存在本质区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