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部手稿汇聚“中华” 廿年遗愿终成现实

2004-09-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宇皓 我有话说


《清代蒙藏回部典汇》


《明元清系通纪》


《南明史稿》

1979年4月3日,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予之心事有三部书当表彰 一、吴燕绍《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二、孟森《明元清系通纪》;三、钱海岳《南明史稿》。”1980年底,顾老辞世,而他一直惦记着的这三部书,不但未能“表彰”,甚至根本就没能正式出版。老人的心思变成了遗愿。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3部书稿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绝少有人提起。

2004年8月5日,中华书局宣布,吴燕绍先生的后人将《清代蒙藏回部典汇》这部家藏百年的手稿无偿捐赠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同时,《明元清系通纪》和《南明史稿》的出版工作也已先行展开,3部书稿将于明后年内陆续推出。顾老生前几十年未能如愿的心事,几乎在朝夕之间得以实现,多少出乎人们的意料。史学界为之一振。

然而,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围绕这3部书稿,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俞国林,中华书局年仅28岁的青年编辑。2003年,当他踏入中华书局图书馆大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与顾颉刚先生提到的这3部书稿发生如此紧密的关系。“我只是想到图书馆寻找一些选题。我们图书馆里的书很多,善本、孤本不少。有些书以前出版有困难,现在是不是有可能出版呢 ”

首先,书架上一部《南明史稿》引起了俞国林的注意。这部《南明史稿》放在图书馆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书部头很大,以前没有出版过,作者有资料可以查到。”因此,俞国林决定向领导申报这部书的选题计划。“我们图书馆藏的,是柳亚子先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过录本,它的原本在哪里呢 ”选题申报上去了,俞国林的这一疑问也有了解开的线索。“半年之前,好像有人带这部书到中华书局来过。”有同事回忆道。很快,俞国林同当初接待此事的同事,一同拜访了这部书稿现在的保存人、钱海岳先生的女婿。

钱海岳 1901年 1968年 ,江苏无锡人,从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编纂南明史料,40年代完成了百卷《南明史稿》的初稿。中华书局图书馆收藏的,就是柳亚子先生依照这个初稿抄录的。此后,钱海岳对初稿又进行了增删,增至120卷。1968年“文革”期间钱海岳遭受迫害而死,《南明史稿》也不知下落。钱海岳在生前是否将120卷本《南明史稿》完成,便成了一个谜。1971年,顾颉刚在《整理国史计划书》中提到该书时推测,它或许存于无锡或南京。钱海岳的后人也在四处寻访这部书稿的下落,竟奇迹般地发现了《南明史稿》的前96卷定稿和后24卷草稿,恰为120卷。遗憾的是,与前96卷的工整楷书相比,后24卷字迹潦草不堪,其中很多是用作者自己才看懂的字体写成的,文中夹杂的很多小条亦不知如何续接。尽管如此,由于钱海岳生前收藏装满一整卡车的南明史料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这部350万字的手稿中引用的3400余种史料,有些仅由这部《南明史稿》而得以保存,仅此便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由于点校方面的原因,该书始终未能出版。

在查阅有关《南明史稿》的资料时,俞国林发现在《顾颉刚年谱》中记录的顾老日记中的那段话。俞国林继而在中华书局图书馆中,又找到了当年北京大学排印的线装本《明元清系通纪》。

孟森 1869年 1938年 ,江苏武进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讲授清史,《明元清系通纪》是他在写作《清朝前纪》和《满洲开国史》的基础上完成的。该书稿以明代纪元记录了满清入关前的史实,对研究清代早期历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37年孟森先生去世前,这部书稿并没有全部完成,他曾嘱托其弟子补续。商鸿逵先生曾后续补编,并在20世纪60年代交与中华书局,因为“文革”,续编的书稿已佚失。有关孟森的著作,中华书局曾出版过《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续刊》等;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曾出版过《满洲开国史》等,而这部《明元清系通纪》,除当年以讲义的形式被北京大学刊刻外,从未正式出版过。

三部书找到了两部,《清代蒙藏回部典汇》又在哪里 这部手稿自从问世后,看过的人寥寥无几。俞国林全无线索。这时他想起了顾颉刚先生的女儿顾潮。通过顾潮的多方打听,俞国林终于见到了吴燕绍先生的孙子吴锡祺先生,而后者也正为这部《清代蒙藏回部典汇》的出版而努力着。于是,这部已经珍藏了100多年、平时极少示人的书稿终于呈现在俞国林的面前。

吴燕绍 1868年―1944年 ,江苏吴江人。1894年任内阁中书。当时,清王朝国势一落千丈,帝国主义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逐渐显露出来,而很多满清官员对边疆的历史源流、地理沿革却知之甚少。为加强中华民族团结,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吴燕绍利用值夜班的时间,将经内阁的边务章奏抄录下来;后调任理藩院主事,更是将所见到的涉及蒙古、西藏、新疆的旧档都择要抄录,由此完成了《清代蒙藏回部典汇》这部清代边疆史料的整理汇编。吴燕绍之子吴丰培先生,受家学熏染并师从孟森先生,同样成为一位边疆史家。父亲去世后,该书稿由吴丰培珍藏。“文革”中,这部手稿几次侥幸躲过抄家劫难。1969年,吴丰培下放干校,除了简单衣物外,只将这部手稿连同其他史料装了三大箱,随身携带。1972年吴丰培返京第一次见到顾颉刚先生,顾老首先便问此稿有无损失,“告以妥存无恙,便喜形于色,称幸不已。”在三部书稿中,《典汇》最为庞大,共约1500万字,辑录了从明万历十一年 1583年 至清宣统三年 1911年 ,满清王朝有关边疆地区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军机密档、图书等各类原始资料。由于书稿篇幅宏大,需要投入巨资方能启动出版,因此,直到1996年吴丰培先生去世,该书稿一直未能付梓。

在觅得三部书稿的同时,中华书局很快便启动了出版计划 《南明史稿》重新进行了整理,目前点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全书可望于明年内出版;包括《明元清系通纪》在内,中华书局将会把所有目前能搜集到的孟森先生的著作,以“孟森著作集”的形式出版;《清代蒙藏回部典汇》将在明年内影印出版。在短期内,实施如此庞大的出版计划,对中华书局来说,需要不凡的鉴别眼光和出版勇气。

“我相信,还有很多类似的珍贵书稿不被世人所知,在等待我们的发掘。”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李岩说。自从去年8月,曾在古籍整理方面经营多年的中华书局提出“恢复主业、重塑品牌”,上述三部手稿的出版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同时,从去年底开始,中华书局陆续将一批学术界重视而在书店里断档多年的老版图书重印出版,“张政?文史论集”、“陈梦家著作集”、“岑仲勉著作集”等现代史学家文集的出版,已经在学术界引起反响 黄侃、顾颉刚、陈述等许多著名学者的后人都表达了将前辈著作交付出版的意向。“我们希望有更多一流学者将他们的著作交给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书局对此充满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