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2004-09-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从1994年到现在的10年间,我国共创造了8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从去年到现在的1年半中,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00多万人,比以往同期多增加了200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安排了724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以往同期增加了近170万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同时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

记者:近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等几项指标已经超过了前几年,平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0%以上。是哪些措施推动我国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郑斯林: 结合近年来特别是近一年多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项关乎民生、安邦固本的重大决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了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2003年首次将扩大就业列入宏观经济调控四大目标并狠抓落实;二是保持了一个有利于就业持续扩大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央始终坚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不动摇,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为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提供了条件;三是实施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的就业政策,2002年形成政策性框架,2003年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政策体系,今年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进一步推动落实,从政策制定到颁布、再到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四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互相支持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也纷纷为下岗失业人员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以上这4条既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今后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宝贵经验。

记者:当前,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就业总量的增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我们也看到,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较低形成的矛盾逐步显现,其中存有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郑斯林: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质,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调整金融政策,有利于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土地市场秩序,在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加。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就业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今后几年,在就业供给总量不减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城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资源将达1000万以上,再加上每年结转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全国许多地区出现了技术技能型劳动者供不应求的现象。去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技工紧缺的现象,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此外,在全国就业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部分地区、行业和人群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在着力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逐步凸显。目前,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显得越来越紧迫。

记者:据了解,我国年初确定的目标是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这两项任务均比去年增加了100万,如何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郑斯林: 下半年要巩固上半年的成果,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全面维权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和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在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概括起来是“两个落实,两个加强” 一是继续落实各级政府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责任。对已完成计划的地区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有利时机,在完成年初预定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多安排一些人就业,缓解当前及今后的就业压力。二是切实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重点落实好再就业资金的投入政策。在用好中央财政再就业资金的同时,各地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三是强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落实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服务的政策,大力推广劳务派遣、就业基地和社区组织就业的模式,继续把困难对象作为再就业服务的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各个环节取得实效。四是强化失业调控,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定的4.7%以内。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下,抓住经济较快增长给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带来的良好机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完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