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她把永远的爱心留在校园

2004-09-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李天良 我有话说

今年9月10日是第20个教师节,而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师生们,却只能把一束束绽放的鲜花放在本校数学老师吴玲的遗像前,寄托他们的无限哀思。两个月前,这位痴情教育、爱生如子、视校为家的女教师永远离开了她所挚爱一生的学生和讲台,年仅50岁。

趣味数学王国的向导

吴玲1954年3月出生

于河南省开封市,1977年参加工作就在数学教师岗位上,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数学师范教育的她,几十年来却在这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她以学生为中心,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的结果。

对孩子们来说,数学可能是所有学科中最枯燥的,吴玲深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她投入最大精力,千方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她坚持多年自费订阅十多种教学杂志报刊,并想了很多办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作卓有成效的创新。

她把孩子们熟悉的二七塔、鸵鸟园、森林公园这些郑州的标志性建筑编入自己的应用题库,她用眼睛、耳朵均匀分布在脸部的两边来说明对称的审美效果以及数学意义,一道很快被孩子理解的方程式,竟然是吴玲做家务时,根据洗衣机的转速、用水量、洗衣粉比例编写出来的,她把教学几乎全部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几何课讲三角的内角和,她会先引用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引申到内角、外角、延长线;她以人类发射载人飞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例子,劝导粗心的同学们务必细心、细心、再细心。

她注重因材施教,对学习基础好,潜力大的学生,鼓励他们成立兴趣小组,摒弃死读书,拓宽知识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分析理解能力低的同学,她用课余时间开展培优补差和“一帮一”助学活动,个别谈心辅导鼓励,尽力激发出各自的闪光点。

许多从来就讨厌数学的孩子都反映,吴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听得懂,记得牢,上课就好像自由地在“数学王国”游览。多年以来,她教的学生参加各级数学比赛,均取得突出成绩。

这里更需要我

二十二中是郑州西南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普通中学,不少学生是民工子女,生源差,升学率不高。可在吴玲的眼里从来没有“差生”。她不仅经常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而且只要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总会拿出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买各种礼品去奖励。

陈延鑫老家在驻马店农村,基础很差,学习成绩常常落在最后。当时他父母在郑州打零工,家离学校很远,有时他干脆就不回家,晚上在教室把几张课桌一拉,和衣就睡。一天晚上大雨突降,小延鑫蜷缩在空无一人的教室,恐慌而又无助。这时,一个男孩走了进来,浑身上下被雨水打得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塑料袋。“我是吴老师的儿子,妈妈让我送一床被子过来。”陈延鑫的热泪一下涌了出来,同时也暗暗下了决心。这个期终考试,他的成绩由原来的倒数名次,一下提高到全班第四名。 

97届的张娜在上初二的时候,突然沉默寡言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吴玲没有简单地去批评这个孩子,而是把她叫到家里,仔细询问原因。小张娜哭了起来,原来她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她只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吴老师一把把她搂到怀里:“孩子,以后老师就当你的妈妈吧。”

不久,张娜心爱的复读机不小心弄丢了,她为此痛哭不已。吴玲知道后,回家给自己的儿子说了这件事。懂事的儿子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的复读机拿了出来:“这个送给你的学生吧。”吴玲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愧疚地说:“乖孩子,等妈妈发了工资咱们再买。”如今,已经是大学生的张娜还保存着那个复读机,说会一直珍藏,把吴玲老师的这份爱撒播给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人。

这样的事情又何止一件 吴玲的爱人说,为了帮助迷恋网吧的孩子,她曾整整寻找过四个小时,为了弄清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她最远骑车20多公里到郊县农村,几乎没休息过完整的假日……

1996年,吴玲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很多重点中学都想把她挖走,有学校校长亲自给她挂电话许诺优厚条件,但她都一一回绝,理由只有一条 这里有更多所谓的差一点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

最后时刻的感动

去年年初,长期透支精力的吴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医生说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她经过一段治疗,刚刚有点恢复,就多次要求继续工作。她说:“我想和孩子们一块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学校安排她到图书室做点轻松的事,谁知她上班当天,她就把图书室所有的窗帘拿回家洗了一遍,并把每个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每天拖着虚弱的身体爬上爬下,把积存多年的图书杂志分类装订。她定期向老师学生推荐优秀书刊,辅导学生成立了“兴逸诗社”。直到今年3月,她的病情复发,不得不再度住院。

今年母亲节,在外地上大学的张娜特地赶回了郑州,捧着一大束鲜花来看望吴老师。当看到病床上消瘦病弱的老师时,她还是忍不住哭了。吴玲病重的消息在网上发布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老师的身边。他们有的已是为人父母的中年人,有的还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挽救老师的生命,他们排成班,日夜守候在老师的身边。一个在深圳的学生下了飞机没有回家,就直接到医院看望病危的老师。

2004年7月,吴玲所教的班级的孩子们收到了他在多次昏迷的间隙写的信:“同学们要听新老师的话,为班级争光。××同学要懂得控制自己,少去网吧上网。最近有一本书,很适合你们阅读……”,这也是她在病床上所作的最后一件事情。

7月12日,吴玲老师病逝。悲伤的人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了二十二中校园,为老师送行。

教师节,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来到吴玲老师家中,他的一段话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吴老师虽然不是雕塑家,却用毕生精力,雕刻出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她不是伟人,却用爱心树立了一座校园丰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