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贴心人”赵为民

2004-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刘丹 我有话说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但当他突然离去的时候,人们却深深地念叨起这位“好干部”“贴心人”――原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赵为民。

去年11月的一个凌晨,在书桌前工作的赵为民突发心脏病倒下,逝世时只有42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上,赵为民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贴心为

民的壮丽诗篇。最近,中共上海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无论在哪里,他都像一团火温暖社会,默默奉献”

不求轰轰烈烈,不图显赫声名,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这是人们对赵为民的共同评价。

赵为民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分配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708研究所工作。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科技投资公司总经理,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市科委副主任、原市科技党委书记;2003年2月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赵为民的同事、上海市委办公厅干部胡成韵说 “无论在哪里,他都像一团火温暖社会,默默奉献。”

赵为民自己的工作小结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有朝一日,在我临近退休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我为社会辛勤工作了一生,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我将感到无比的快慰。”他用一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2003年9月,上海8家公立医院根据群众的要求,率先延长门诊服务时间。看到群众高兴的神情,赵为民提出 能不能将这一便民利民的新举措推广到其他领域 他随即组织办公厅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很快提出了将上海服务“窗口”擦得更亮的报告,得到市委领导首肯。没多久,上海市的航空、民政、自来水、燃气、居住物业管理等8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纷纷查找服务“盲区”,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新举措。

赵为民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他到市委办公厅一上岗,就很快把工作里面的“道道”悟得很清 要科学、要规范、要高效 他担任市委办公厅主任不到两个月,光工作规范的文本就修改了二三十次,并从便民、科学、规范、效率出发,推出“首问责任制”“无缝运行”等工作细则。他提出的“无缝运行”,就是制定首问、首阅、首查等五项责任制,只要是基层反映上来的问题,不管哪个部门承接,都要问清楚、讲明白,并且一环扣一环。他说,如果在制度上不能保证让老百姓方便办事,调子再高也没用。

在赵为民家里的书桌上,放着他的座右铭 “诚朴谦和”。在同事们眼中,赵为民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要求严格,但是在工作之外,他却又像个兄长,温和亲切,努力在办公厅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办公厅秘书处的许萍至今不能忘记去年自己住院开刀,当时正是非典时期,没想到有一天晚上,赵为民下班后居然亲自到医院看望她。“那个时候除了办公厅正常的工作运转外,还有各位书记布置了好多任务给他。可赵为民在百忙之中,还抽空到医院看望我,而且又是在非典那样的特殊时期来看望我,我真的非常感动。”许萍说。

这些年来,赵为民职位越来越高,可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大家依然当他是好同事、好朋友、好干部。虽然他逝世已有半年多,可同事们说,总感觉走廊上有他走过的身影,耳边有他语重心长的话语。

“只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一定帮。”

赵为民从小在上海南市老城厢长大,父亲是南市区果品公司总经理,母亲是上海烟草印刷厂工人。赵为民刚刚踏上领导岗位时,父亲时常叮嘱他 “群众有事找你,一定是有他的难处,你一定要多关心,多为他们办实事。”赵为民总是连连点头 “只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一定帮。”

赵为民的时间很宝贵,经常是一到办公室就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才离开。“上海市面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方便面,他都吃遍了。”办公厅的同事含着眼泪说。虽然他惜时如金,可对需要帮助的同事或是下属,他却非常慷慨。

在赵为民遗体告别仪式上,沈明辉老人痛哭失声,他是赵为民在708研究所的老同事。老沈今年已经76岁,身患癌症。他说,如果没有赵为民,自己也许活不到今天。但是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他心痛如绞。

老人泣不成声地回忆起往事 1997年7月,已经退休的他被诊断出癌症,由于爱人和孩子都在美国,老沈一个人住进医院。可老沈万万没想到,当天晚上,赵为民竟然出现在他的病床前。原来708所的同事们把这个消息通知赵为民后,他一下班就赶来了。尽管这个时候,赵为民已经离开708所很多年了。

1999年和2000年,沈明辉又做了两次手术,每次手术,赵为民都会抽时间来陪他。到了2003年沈明辉进行第四次手术时,他怎么也不好意思再麻烦已担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工作极其繁忙的赵为民了,所以就没有通知他,没想到这却引来了赵为民的责备。

在群众眼里,赵为民与其说是一位领导,不如说是一个“管家”。大大小小的事,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都要“管”。同事中有人考职称外语,碰上困难,他请来老师,为他们作个别辅导。一位职工的孩子不愿意吃饭,他从美国带来一瓶开胃药,请人将服药方式、用量译成中文,交给那位职工。单位同事、或同事家人身患重病,赵为民只要知道,就会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赶去看望,送上一份真诚的关爱。有一次,公司一位员工父亲病了,赵为民马上将小车让出,自己外出开会,交通工具则另行解决。

赵为民调到市委后,不少老同事在对他的称呼上犯了愁。他每次都诚恳地说 “就叫我小赵 你们是我的长辈,我永远是你们的小赵 ”对门卫、送报工,也总是热情相待,“一点都没有官架子”。708所一位老处长感慨道 工作上,和为民在一起,能真切感受到他的严格、严谨;休息时,他却总是和下属打成一片,亲热随和。“我年龄比他长很多,我除了把他当领导外,还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把‘坑’占了,人家就少了个公平的机会。”

在赵为民短短42年的人生旅程中,他关心同事,关心下属,也尽心尽力帮助一些与他素不相识的老百姓,为无数的人解决了就业、住房、经济等许多困难,却唯独不为自己和家人亮“绿灯”。家里人托赵为民的事情,都无一例外地被拒绝。

赵为民有一个手足情深、身患高血压的哥哥,现在仍然在上海一建筑公司做普通员工。从小到大兄弟俩没有红过一次脸,但是当哥哥托弟弟为下岗的嫂子找一份工作时,被赵为民挡了驾 “阿嫂读书少,身体又不好,很多岗位不能适应。我既要对人家单位负责,更要对阿嫂的身体负责。现在家中日子过得去,她就多照顾点家吧……”嫂子直到现在还在家里呆着。

赵为民的妻子也有同样经历。姐夫刘金华长期开出租车,身体不好,妻子希望赵为民介绍姐夫去企事业单位开车,可赵为民反过来做妻子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把‘坑’占了,人家就少了个公平的机会。他去,不是抢人家饭碗吗?”

“当时特别失望,因为这是我唯一一次求赵为民帮忙。”刘金华说,“不过回头想想,他就是这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到现在为止,刘金华已经开了8年出租车,他打算一直这么开下去,原先的不理解早已转化成深深的敬佩和怀念。

前些年708所职工分房,身为领导的赵为民,最牵挂的就是那些住房紧张的同志,他想方设法先为他们解决难题,自己一家祖孙三代却挤在7楼顶层的南北套间里。没有书房,他就把写字台搬到阳台上,有时就在厨房里凑合着看书学习。说起这些往事,708所的同志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赵为民的籍贯是浙江萧山。他去世以后,从浙江老家赶来的叔叔、婶婶们来上海与赵为民遗体作最后告别,但叔婶们直到这时,才知道赵为民在上海市委担任的是如此重要的职务。

走进赵为民家,空荡荡的客厅中央赫然摆放着十几年前结婚时使用的旧式餐桌,不成套的餐椅高低不齐、样式不一,坐上去甚至摇晃不定。有朋友多次劝说将餐桌椅换新,可赵为民总是说 “椅子修一修就好用了。”除客厅里的沙发外,赵为民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几乎所有家具都留下过他修补的痕迹。身为上海市市委办公厅主任的他,工作涉及面广、文件资料繁多,家中最昂贵的家具要数刚买不久的书架。

“小赵低调、实干,不作秀,不修饰!”这是赵为民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他不事张扬,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当夜深人静时,家里的书房便成了赵为民学习的天地,这是他下班后新一轮工作的开始。妻子小朱经常无法判断他是什么时候睡觉的,清晨整理书房时,茶杯里的茶水常常还是温热的。有时候妻子打开书房,会发现赵为民在电脑前和衣睡着了。

去年11月10日夜,忙碌了一天的赵为民回到家后,让妻子先睡,自己却走进书房,打开了电脑。11日凌晨,劳累过度的赵为民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书桌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