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管子》伴我20年

2004-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显中 我有话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走进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百花园。放眼望去,万紫千红,目不暇接。经过认真梳理,我发现这座思想宝库的源头还是在先秦时代。再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在先秦的诸子当中,大部分思想家都只是坐而论道的布衣之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平民出身的理论家)。他们笔下纵有千言,手中却无寸柄(孔子有过几
个月的从政记录,荀子也只当过地方小官,没有全面治国从政的经验),当然也就无力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无法检验自己学说的正确与否,没有机会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只有两个人是例外,即管仲和商鞅。他二人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后人编辑而成煌煌的理论巨著),而且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因而有可能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躬亲实践自己的理论。实践的结果,大获成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再比较一下,商鞅虽然事业上成功了,但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又是失败者(最后被保守势力车裂而死),而管仲则不然。请看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中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在位长达40余年,功成名就,既是学识丰富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沛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独一无二的典范。从前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实在是夸大其辞。依我的看法,一部《管子》倒真是可以作为治理国家重要而有益的参考。为此,我的研究就从《管子》入手。

我读《管子》还有一个理由:该书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涉及经济问题,其中相当多的篇幅是专门研究经济的,其所谈论的范围十分广阔,诸如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价格、市场、货币、垄断等,几乎无所不谈,真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的经济学全书。因此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管子》是一部经济学著作。而我在大学里读的正是经济系,以《管子》为突破口,应该说是十分对路的。

我读《管子》,从头到尾读了三遍:第一次通读,第二次精读,第三次则边读边做索引。通过做索引,我惊奇的发现:《管子》书中,讨论“度”和“时”的地方特别多。于是开始研究其中关于“适度”的理论,并写出了这方面的论文。正当我进一步研究“时”的概念,并准备继续写作论文的时候,却发现在刊物上已经有相关的文章了。大家都知道,在科学研究上,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无效劳动,于是便放弃了这个计划。但是,对于《管子》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只不过是把这方面的研究与现实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在古为今用方面做了一点研究,并且去得了一点成果而已。直到今天,我几乎研究每个问题、都免不了要翻阅《管子》,从中吸取精神养分,以扩展自己的视野,活跃思路;每次写文章,也免不了要借鉴此书,引证其中的名言、名句,用来充实自己的论据,强化自己的观点。

20年来,此书陪伴我度过了多少个黎明和深夜,也给我带来了多少思考的紧张和写作的愉快。但愿《管子》陪伴我的终生。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