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工程”带动首都师大跨越发展

2004-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颜琪 我有话说

首都师范大学这所建国初期北京市政府创建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首都师大的发展变化格外引人注目,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始终抓住“人才工程”建设,带动了学校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实施“人才工程”优化师资队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首

都师大在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中,相继推出三个“人才建设工程”,推动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群体建设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早在“八五”期间,首都师大着手实施了第一个人才建设工程:“761人才工程”,即在专任教师中重点培养7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年轻党政干部中重点培养60名管理骨干等。这一工程具有开创意义,它的实施为学校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和中青年管理骨干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首都师大进一步加快了教师整体队伍建设步伐,在全校教职工总数保持十年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队伍的人数稳中有升,生师比例由“九五”期间的10:1提高到14:1,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结构也逐步优化。学校已初步形成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且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

搭建舞台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近年来高校之间人才引进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将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合理地使用人才,给人才有足够的发展事业的空间,成为高校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首都师大把这一问题当成人才建设工程的一个重点来应对。学校明确提出,要在学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风气,营造凝聚人才、吸引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引进与建设机制中,首都师大一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排除一切困难优先为引进人才在住房、实验室、工作条件、科研经费、家属安置等方面进行妥善安排,使引进人才的在细微之处能够感受到首都师大渗透的人性关爱;更为重要的是,首都师大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构建学术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用发展事业来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这些举措业已取得良好成效,仅数学系在近两年就吸引了6位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海内外知名数学家担任首都师大的特聘教授,且有两位已正式调入首都师大工作。这些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加盟首都师大,不仅在首都师大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甚至谢绝国内外名校的聘任,毅然选择了首都师大,从而也大大提升了首都师大一些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声望。

通过实施人才工程,首都师大引进了一批旗帜性人才,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从而搭建起一个人才高地。借助这些力量,首都师大在若干学科和学术领域,有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层次得到较大提高,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完善机制促进学校“质”的飞跃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首都师大多次召开教师队伍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在最近的一次专题会议中,校长许祥源明确提出,为保证学校实现创建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必须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和充满竞争力的教师队伍,新的人才发展战略,是学校谋求快速发展的关键。通过这次会议,首都师大制定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及2008年发规划》、《首都师范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条例》和《首都师范大学专任教师培养计划》等文件,确定了以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为龙头,以加快带头人群体为重点,加大外部引进和内部扶植培养力度的工作思路。

一流的学校要依靠一流的师资。对于未来的人才发展战略,首都师大校长许祥源坦言,要在全校牢固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朝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50年的丰厚积淀为基础,有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机制作保障,未来的首都师大,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