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心群众疾苦 依法解决问题

2004-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赵鹏 张建高 我有话说

河南省新郑市长期坚持干部下访,及时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他们的实践说明,只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真切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建设全面小康

社会的美好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一些社会矛盾也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群众十分关心和期盼及时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够有效化解种种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投入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否则,不重视或者不能正视问题,不及时、正确地解决,甚至推诿扯皮、漠然视之,就会给群众利益造成更大损害,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引致群众不满,激化社会矛盾,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阻碍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本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从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高度,把及时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中考虑,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履行我们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一心爱民、为民谋利是我们党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从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到近年涌现出的郑培民、吴天祥、任长霞、曹发贵、赵家富,他们爱民、亲民、为民,热心为群众办实事,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生命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各级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楷模,在为民办实事中体现党的温暖,为党的事业增添光彩。

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求各级干部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及时把握社会舆情,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之中。各地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大量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新郑市各级领导班子自2000年以来确定了每月一日的“信访工作日”,老百姓称之为“百姓日”。各级干部深入到村庄和农户,做到村村必访,户户必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大量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全市实现了民心安定、经济发展的好局面。浙江省各级领导下访制度成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抓手,自去年6月以来,省级领导干部分别深入到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11个县 市、区 ,累计接待群众2857人次,当场解决问题481个。以下访为契机,各级领导干部着眼于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化解了一大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执政能力,实现了稳定发展。

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做到依法执政,一切工作都要以法律为准绳,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一点,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这项工作来说尤其重要。应当认识到,当前的社会问题中,有不少是因为工作偏离了法治轨道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依法办事,在法律的框架内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要努力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表达诉求要依法、有序、理性,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不能妨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要通过工作促使群众坚信,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能够妥善依法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四面山风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倾听人民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永远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神圣天职。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人民群众不断把改革发展大业推向前进。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