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家与诚信

2004-10-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蓉 我有话说

诚信之于科学家至关重要,假如失去了诚信,科学也就失去了根基。最近,国家出台的“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今天,人们呼唤诚信,主要针对于经济活动领域。但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对科学界也产生了影响,造成了科学诚信的缺失现象。如近几年,时常被媒

体曝光的抄袭、虚报、浮夸等事件。虽然这些情况还是一些孤立的个别现象,但其造成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在科学研究领域,诚信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的力量所在;缺乏诚信,也就为科学的真、善、美蒙上了阴影。

科学的诚信品质几乎是与身俱来的,这是由科学探索本身注重于数据、实验、事实的特性所决定的。中国科协曾经进行过四次大型公众科普调查,在所有的职业声望中,科学家的职业声望一直高居榜首。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今天的前沿科学探索早已脱离开公众的日常生活而变得令人难以理解,但在公众心目中,科学家无疑是充满智慧和踏实勤奋的社会精英,他们的专注和严谨一直定格于公众的记忆中。因此,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是天然形成的。看看那些减肥、美容等广告,只要打上科学的术语,尽管许多人并不知所以然,但却凭添了许多信任。假如这样的过程可以造假,对公众心理的打击将可想而知。

对于科学界来说,诚信也是维系科学研究者之间联系的基础。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传承的事业,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总是在后来者总结前人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艰苦努力而产生的,而维系这种传承的就是诚信。前一个科学研究的数据不断被后一个科学研究所引用,前一个科学研究的结论不断被当作后一个科学研究的开始,科学真理就是这样一个无尽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个研究成果有时需要几年、几十年时间,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不真实,将可能将整个研究引入歧途。因此,科学家历来以严谨著称,科学研究结果需要能够不断重复,这一直是科学工作者的共识。

今天,科学界在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下,一些人为着个人的名和利,违背科学道德,牺牲诚信原则,在科学研究中不经过自己动手,虚报实验数据;有些人在申报科研成果时,抄袭别人的论文,嫖窃他人研究成果;还有些人利用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的便利,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装入私人腰包。凡此种种,都严重损害了科学的声誉,长此以往,对科学事业危害极大。因此,在人们还普遍关注经济领域诚信问题时,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科学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并下力气加强管理,这对净化科学研究环境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