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无愧历史和子孙

2004-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当浙江由一个资源小省、地域小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省,当新闻媒体纷纷聚焦“浙江奇迹”、“浙江模式”,当参观取经者川流不息而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和清醒。

他从浙江经济繁荣的背后感受到工业化时代日益逼近的生态危机和粗放型经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经济大省绝不能

成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日益恶化、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省份。

2002年底,经省委研究提出了一个战略构想:创建生态省。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存环境

浙江是个资源小省,人口密度是全国的3.35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的一半,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没有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浙江就会陷入“增长的极限”。

2002年12月26日,浙江召开生态省建设第一次协调会,会议决定马上编制《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一个由省发展与改革委、省环保局、浙江大学等部门近20位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宣告成立并投入紧张的工作。

1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致函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将浙江省列为全国创建生态省的试点。

1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浙江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纲要》编制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终于如期完成。

3月18日,《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的论证。专家们认为,提出建设生态省浙江并非最早,但浙江却最有条件和可能建成生态省。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能将GDP的3%投入到生态建设中去,这个国家的生态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浙江大学沈满洪教授对记者说。数据显示,近年浙江省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2%以上。

中科院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认为,浙江的环境支持系统仅次于西藏、海南,居全国第三位。浙江创建生态省的条件已经具备。浙江省成立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7月11日,浙江省隆重举行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习近平的报告振聋发聩 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和建设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决不把遗憾留给历史,留给子孙后代 会后,省长吕祖善与11个省属市的市长签订了责任状。生态省建设被纳入各级领导的考核指标中。

生态省建设要一任接着一任干

似乎是为了佐证建设生态省决策的正确性,2004年夏,几乎每个浙江人都感受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对生活的威胁 因为缺电,工厂停工,商场停电,城市路灯关闭;因为缺水,一些城市居民不得不购买桶装水来维持生活。据省生态办负责人介绍,《纲要》将全省划分为浙东北水网平原、浙西北山地丘陵等六大生态区;提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等五大体系和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

建设生态省需要财政的有力支持。浙江加大了财政投入,2003年完成投资额146.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61亿元。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生态建设转移支付资金7.04亿元。

据省生态办主任张鸿铭介绍,到目前为止,全省11个设区的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已全部通过论证,其中9个生态市建设规划已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全省62个需要单独编制规划的县、市、区中,有51个生态建设规划已经颁布或通过论证,占总数的82%。

省委提出,以生态市、生态县建设为突破口,力争在本届省委、省政府任期内,全省完成30%左右的生态县(市)建设任务;强调生态建设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不能因领导变更而放弃。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随着生态省建设工作的推进,生态补偿问题凸现出来。

2002年6月份,嘉兴市秀洲区环保分局出台了《秀洲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管理试行办法》。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与生态补偿问题有关的正式文件,也是浙江省用市场手段处置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的一种探索。

两年来,秀洲区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排污权交易,有50多家企业购买了排污权,成交额达到700万元。

生态补偿的探索在进行。浙江省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生态补偿,如对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助已从3元提高到8元,近年已累计补助2亿元;设立环境整治与保护专项资金,2000到2003年已安排15亿元;开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建立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开征水资源费,每年达6000多万元;实行排污收费,去年征收排污费5.7亿元等。

浙江还实行异地开发,区域间生态补偿。安吉、德清、宁海等县市都出台政策,规定上游地区乡镇的招商引资项目进入县市开发区,产生的税利地方所得部分全部返还上游乡镇。

据悉,《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将在年底前出台。

浙江经济增幅仍处在全国前列,环境却变得越来越美,杭州市还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然而,现实还不容乐观,浙江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与要素“瓶颈”制约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去年,浙江以50%的投资率、38%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2%的用电增幅,支撑了14%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总体上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