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向辉煌的南开大学

2004-10-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闯 我有话说

2004年9月7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性奖项――邵逸夫奖首次颁发。南开大学教授、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荣获首届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在全球6位获奖人中,陈省身是惟一来自中国高校的获奖者,也是获奖的两位华人科学家之一。

在百年南开的历史上,这只是无数次辉煌的一个瞬间。

1904年,张伯苓和严修共同创办“私立中学堂”,就是南开学校的前身。此后,南开历经坎坷,不断发展,作为一所系列学校,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各校开始了各自独立办学的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据悉,我国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化学会第一届“黄耀增金属有机化学奖”,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金属有机化学研讨会上颁发,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宋礼成因其“在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此项殊荣。

“获得首届‘黄耀增奖’,我感到很光荣。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南开的荣誉”,宋礼成在接到获奖通知后对记者表示。

南开学人最看重的是“南开的荣誉”。南开创办之初,张伯苓就提出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是公心,能是能力。张伯苓希望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南开要为中国培养德能兼备的人才。百年来,南开一直秉承校训,矢志不渝。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景泉称,学生是南开的“名片”。今年五一前,南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百年南开”回顾展,解说员全部由南开学生担任。南开大学近300名学生报名,“竞争”10个解说员名额。刘景全说 “相对于专业解说员,学生们会把对学校的感情融入到解说工作中,使展览更有感染力。”

1999年5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组经过对南开大学近一周的考察后,组长王义遒称赞 南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工作非常成功。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南开每年都给毕业生举行联欢晚会,会场气氛非常热烈,不少低年级的同学也参加进来,大家一起唱校歌,回顾4年的大学生活,场面感人。薛进文说 “南开的学生,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南开精神愈挫愈奋

南开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磨难的学校。

南开在抗日战火中被日寇夷为平地,又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再次伤筋动骨。但是,南开大学从没有因任何困难而停止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薛进文说 “南开人从来不抱侥幸的幻想,南开的成绩都是汗水加上实实在在的努力换来的。”

2004年2月,廖代正、王耕霖、姜宗慧、阎世平、程鹏5位南开化学学院教授完成了“分子磁性的基础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们发表了515篇学术论文,其中395篇被SCI收录。这些论文被国际学术界引用603次。做出这样的成果,他们一共用了20年。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少人劝他们搞一些应用研究,以便更多地创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5位科学家坚信“开弓没有回头箭”,还是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科研事业上。最终,他们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尊重。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说,自南开办学以来,没有一天经费是宽裕的,时时卧薪尝胆。这些困难磨砺了南开人的精神,长期以来,南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积淀,这就是“愈挫愈奋”。

知中国,服务中国

今年8月23日,我国首个依托高校的地区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天津市高性能计算中心在南开大学成立。该中心依靠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第42位的“南开之星”,旨在为天津培养高性能计算人才,推动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发展,抢占综合科技实力竞争的制高点。

据南开大学科学计算研究所所长、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邓越凡介绍,“南开之星”目前拥有800颗英特尔至强3.06GHzCPU、400个节点,存储量达54TB,实测运算能力达每秒3.231万亿次,位列全球第42位、中国第3位,全球高校第5、中国高校首位。由于“南开之星”的强大计算能力,除满足南开大学教学与科研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之外,其硬件条件也为天津提供了全国领先的公共高性能计算平台。

早在1928年,张伯苓主持制定的《南开大学发展方案》出台,要求师生“知中国,服务中国”。此后,南开的教学、科研就重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1956年,科学家何炳林从美国归来,他用自己的积畜买了一些实验仪器、原料。两年后,中国第一个校办工厂――南开大学化工厂,成为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工厂。他们生产的苯乙烯型强碱201树脂首先提供给国防工业部门,用于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薛进文说,南开是一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学校。今天,天津与全中国一样,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南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空前的。

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4册图谱,2781页,收录我国1045种植物核型分析的资料和1389幅精美的染色体图像。中科院院士杨弘远称之为“传世之作”。

这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端阳领衔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钵研究”项目组25年的研究成果。

2003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交给陈端阳。陈瑞阳说:“任何科学都是数据和设备的积累,积累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只有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灵感。”

南开创建之初,即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1922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代表来南开考察理科教学。在听了化学系主任邱宗岳的课后,美国代表说,在美国大学里也很难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课。

近百年来,南开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质,强调求真务实的学风,不浮躁,不攀比,不跟风。中科院院士申泮文教授今年已经88岁,仍坚持给本科生讲校史、讲基础课。他80岁学电脑,85岁时给南开拿回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教学一等奖。

薛进文和侯自新都认为,南开要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但“国际知名”和“高水平”不能世俗化,也不能泛化、绝对化,更不能牺牲质量,失去自己办学的风格。侯自新表示,南开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和传统,即使失去或得不到一些利益,也不能丢弃南开的风格。近年来,南开大学一直保持着规模适度发展,是重点大学中招生规模较小的高校之一,但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学生构成,“求精求强”的特色,使南开得以进一步集中力量,追求卓越的步伐更加有力。

目前,南开大学已经启动“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985”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今天,南开大学在校学生人数超过20000人,其中研究生数量达8000人以上,学生培养层次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协调发展的局面,适应了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