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气壮 性烈 情浓

2004-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仲滔 我有话说

曾经影响了几代人、在当年被誉为“三红一创”之一的《红旗谱》,今天以长篇电视连续剧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并且在荧屏上刮起了一股刚烈之风。尤其对年龄稍长一些的观众来说,想必会触动他们内心蛰伏已久的特有情愫。

全剧的核心人物,当属朱老忠,他是电视剧《红旗谱》中最有分量、也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形象

。朱老忠在今天重新出场,有其深刻的意义。他在滹沱河畔的一辈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自发的反抗和找到共产党组织以后,这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燕赵大地广阔而重大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这位普通百姓的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农民的成长和革命的进步。因此,朱老忠是老一代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寻找解放道路的复杂过程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从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斗争的历史转变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

朱老忠由吴京安扮演,他深入了形象的骨髓,吃透了这位由滹沱河水养大的农民的精神,因而演来神形兼备。他的表演与作品的基本格调和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历史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和谐统一。莽莽平原,滔滔河水,野性尚存,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中才可能诞生朱老忠那样充满奇幻、神异的性情。

“长夜一声宏钟响,星火燎原大风扬。”当朱老忠意识到自己与冯兰池之间的血海深仇不是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阶级间的对抗时,他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以自己的星火,点燃了滹沱河畔的农民革命斗争烈焰。由此,他身上原有的豪爽、英武、阳刚之气,不仅具有了浓烈的民族性格和忠魂的含义,还有了为理想不惜代价,为了气节不畏强暴,为了革命不惧死亡的可贵品格,并且脱离了农民的狭隘和封闭后,在自身的高度上博取了千里大堤上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农民领袖的地位,具有了从神异、神秘的个性走向神圣的远大情怀。尽管他是平凡世界里的普通农民百姓,心中有痛苦,有烦恼,甚至有不堪言说的屈辱,难以化解的悲伤,可是一旦事关国家、民族,便义无反顾地进行抗争。在他身上蕴藏着的民族气节和赤胆忠魂,都被表现得生动传神。如在贾湘农的教导下,朱老忠佯借祝寿献鸟,大闹冯家,戏弄了冯兰池;如朱老忠为准备起义,果敢地袭击了双井镇的警察所;在这些革命的实际行动中,都透着力的声响,情的跃动。

剧作对朱老忠这个形象的塑造,完全服务于全剧史诗规模的宏大叙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以朱老忠为代表的燕赵大地中国农民那种浪漫奇幻、英勇搏杀的壮烈情怀,也能看到他们内心炽烈而亲和的激情,他的内心世界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复杂的沧桑感。因而对他的描摹,既有高擎大刀、怒目圆睁、叱诧风云、沉稳坚毅的一面,也有娓娓道来、诚恳亲和的一面,如在狱中,是他安排了春兰与运涛相见,让两个年轻人的情与心紧紧相连。有时以粗犷的笔墨,酣畅淋漓、激流奔涌般地挥写,如他领导锁井镇成千上万的农民出大殡,为冀中平原的播火者――贾湘农送葬的场面令人动容;有时勾勒写意,尽显细腻贴近,使人物的余韵悠长,如在千里长堤上,朱老忠为奔赴抗日前线的红孩子们送行,他们头顶上的红旗迎风飘扬,人们不禁对这位农民英雄身前身后之事浮想联翩……总之,朱老忠的形象令人爱不忍释。

在当今“红色经典”的改编大潮中,有些改编版本简直以一种无法饶恕的方式摧毁了经典,误导了观众,贬损了艺术,因为它们使观众失去了与真正艺术接触的机会。而值得庆幸的是,电视剧《红旗谱》中的朱老忠形象,没有像其他一些视改编“红色经典”为儿戏的作品,被任意肢解、抽离和再造,而是忠实于原著人物的神韵,因而这样的改编,应当被看作是民族精神和艺术理想的可贵复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